•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以高质量的课堂复习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48:56 点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新课改对化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尤其是高三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迎接挑战,是一个共同问题。
      1.阅读教材,以本为纲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是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地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地看书,不细读、精读,必然会产生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还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在阅读元素化合物的章节时,可采用学案进行检测式阅读,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有了上述网络和基本概念的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2.“多线并轨”,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渠道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是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何种能力的方式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对金属元素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有关铜的知识要求不高,但从初中到高中都涉及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不仅无机化学涉及,有机化学也涉及铜的知识,而且在高三的化学书中还有对化学实验《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测定》的要求。所以我设计了一节以“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为教学主线,以归纳总结铜及其化物知识网络为目的的实验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渐进性的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内容:(一)由学生讨论生成硫酸铜的反应有哪些;(二)学生对这些反应进行评价“制取硫酸铜的最佳途径”,并总结较好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需要哪些要求;(三)由紫杂铜(含杂质铁)或以废电解液为原料设计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方案。此节课使学生不仅始终在一种探究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而且同时完成以“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为知识主线,蕴涵“含氧酸盐的可能制法”和“将铜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的两条教学主线,实现了“三线并轨”。这使得课堂的容量较大,知识体系全面,教学内容立体化。在此过程中我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不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课堂。
      3.课堂教学要重在学生参与,重在过程学习
      在听课中,我看到有些教师把“考点”归纳得很严整、全面,把一个个难题讲解得有条有理,分析思路、交代方法、得出规律,自认为教学目标落实得不错。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在其所有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难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很难做到全身心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3.2多媒体使用超过一定程度,能力题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难,这种高密度、高强度的教学,完全背离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接受能力。
      3.3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需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反复操作、思考与感悟。在某一堂课中,对某一不难问题的解决,通过4名学生主动补充才完成,足以说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实质,教师认为的“落实”,其实只是“落实”在一个“教”字上,并非完全落实在“学”字上。教师准确把握“四点”,并通过相应的例题分析与练习,仅仅是达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达到有效学习,即从简单的“学会”知识并迁移到“会学”或创造性地学习,还需要解决教师如何科学的“教”,学生如何科学的“学”的问题。需要悟出一个既显而易见,被反复证明,又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教不等于学,教不能代替学。因此,要提高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还需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与能力不是靠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讨论、交流、协作、探究,并借助对必要的信息资源的主动学习而自主建构的。这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是“为学生所不能为”,是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搭建平台、创设情境、提供信息、创设条件。学生则是借助平台唱好主角、“演好戏”,学生的课堂参与要体现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过程性,而学生的发展要体现差异性、持续性、创新性。对比许多名师、骨干教师送教的课,学生真正体现出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根据教学情境,运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加工消化新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他们能运用化学视角去思考、分析老师所提出联系生活的问题,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同学之间能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思路,同学之间经常互评问题解决的结果、方法与方案。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出教师为迁移而教,学生为迁移而学,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导、引导、支持、激励的作用。只有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感性经验和教师提供的“范例”去解决问题,在反复操作中悟出自己的方法与思路,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这才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树立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4.联系实际,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强调紧扣课本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考查,强调了联系实际,体现了以现实问题为主,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应用,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思想。
      因此,我们应在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动态,增强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展视野,促进学科知识上的交叉与渗透,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潜能,从而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推荐访问:以高 新课改 复习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