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科学智慧火花 [让数学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46:45 点击:

      摘要:数学教学应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充满智慧,让数学课生成智慧?本文拟从尊重学生、共享生成、创设情境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讨论这一问题,旨在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打造高效智慧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智慧课堂;尊重;共享;创设
      课堂是什么?狭义地说就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交流学习的地方;广义地说就是师生学习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中的重要场所. 课堂应该承担起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的功能.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让数学课充满智慧,让数学课生成智慧. 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原生态的,它不注水,不刻意粉饰,还学生一个纯净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空间;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尊重学科要义的,它用数学的方式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它不但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深谙教学之道的,藏教于学,大道无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把打造高效的数学智慧课堂作为目标,并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和谐温情
      人是宇宙中的“精灵”,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才形成的. 而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因此,课堂首先需要充满信任. 有了信任,课堂才能充满和谐、充满温情,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念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信任,教师才会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存在. 如笔者在讲算法初步中的循环结构时,大多数学生在计算循环次数时,采用变量由小到大逐步累加的方法,即i=1,i=i+1. 只有一位学生坚持从大到小逐步递减的方法,即i=n,i=i-1,减到i=0为止. 他还说,这样做不容易弄错. 对他的这种逆向思维,笔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他说“那你就坚持你的做法吧!”
      教师要教好书,必须有激发智慧的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认识和发展. 如果说学生是一棵树苗,和谐生态的课堂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学生在和谐生态课堂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每个学生都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共享课堂的精彩生成,让数学学习燃起智慧的火花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 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比如,在学习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中,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并计算其直观图的面积”. 两分钟后,笔者开始提问:
      教师:根据斜二测画法,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1:我是先计算出正三角形的面积,再根据斜二测画法的原理,得知正三角形直观图的高缩短了一半,因此,其面积也是原来正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2:我认为这种算法错误,因为一个正三角形的直观图并不是正三角形,所以原正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也不是其直观图的高,得到是中线的长度. 应该通过作正三角形直观图的高,然后解三角形可得高为,面积就是.
      教师:如果我把正三角形改为正方形后,结果又会怎样?
      (笔者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上)
      学生3:我发现正方形直观图的面积也是原来面积的倍.
      学生4:是不是任何平面图形直观图的面积是原来的倍?
      (突然有一位学生冒出了这样一句话,笔者愣了,因为这个问题笔者从未考虑过. 笔者马上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教师: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思维能力.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正是学好数学的可贵品质. 他的这种发现问题的方法数学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学生4:不一定成立,还需要证明的.
      教师: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明,就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吧!我期待你们的结果.
      此时,师生都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 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 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但他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却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 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及时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了一个学生,激发了一批学生,生成了满堂精彩.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设法去想准确地“接住”第一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 如果教师不加思索地否定,就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泯灭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机智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成. 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资源,为课堂上师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作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锤炼思维,体验求知的艰辛与快乐,增强自信心. 若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则更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的;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 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教师要时刻抱着向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善于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匹配的原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笔者拿出一张血液化验单,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求在早晨空腹的条件下进行?为什么化验单最下面要注明本化验单仅对本次检测标本负责?请你用相关的统计知识加以说明.”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具有真实感的生活情境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调查数学问题. 比如笔者让学生统计一个家庭一天扔几个塑料袋,平均一个月扔多少个塑料袋,用此数据来估计县城5 000户家庭一个月会扔多少塑料袋,并分析我县遭受“白色污染”的程度,向当地环保局提出几项合理化建议.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只有学生偶尔闪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火花得到教师的重视,让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情感得到满足,成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努力使学生养成对每个细节都追根溯源的习惯,凡事都问为什么,去寻找与它相关的其他事物.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了许多“好问题”,按编者的话说,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问的机会. 问题就像“导火线”,引导学生思考并产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更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不在乎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质疑和批判了多少;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么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恰恰需要我们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

    推荐访问:火花 闪烁 课堂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