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办公室工 > 正文

    【韩素音:英籍华人美女作家的一生传奇】英籍日本作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7 04:39:26 点击:

      2012年11月2日中午时分,著名英籍华裔美女作家韩素音,在瑞士小城洛桑无疾而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6岁。  韩素音的一生离奇而又跌宕起伏,光鲜亮丽的家庭背景让她比别人更早地获得了良好教育;她兴趣广泛;婚姻生活有幸福也有悲情;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毅然回到中国,参加救国救难。她写出了不少有关中国的著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华裔作家对祖国深深的情与爱。
      韩素音曾说:“我的一生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以欧亚混血儿身份来到世上
      韩素音本名周月宾,曾用名周光瑚,西文名叫罗萨莉,1917年9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韩素音是“汉属英”的音译,意思是她这位汉人已入籍英国。她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因此,她以一个欧亚混血儿身份来到这个世上,也受尽了东西方的人们对混血儿的歧视。
      韩素英的父亲是个铁路工程师。她出生时,她的父亲正在信阳参加陇海铁路开封段的修建工程。她的父亲生于四川郫县,但祖籍却是广东梅县,而且是“客家”。明末清初,中国南方有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叫作“湖广填四川”,即从江南各省移民到四川。周映彤的祖先就是这时从广东迁到四川的。据说,她的最早的那位祖先原是货郎,迁到郫县才改而务农。几代之后,逐渐富裕起来,买田置地,读书应考,终于上升到地主士大夫阶级。周映彤的父亲就做过灵州(今宁夏宁武)知州。那时周家还兼营商业,已从郫县迁居成都。全盛时,全家男女老少70余口,同住在一座大宅院里。
      1903年,周映彤被四川省派到比利时留学。1908年7月,他在留学期间和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比利时姑娘相爱成婚。1910年10月,他从布鲁塞尔大学工程专业毕业,在比利时工作到1913年1月,才带着妻子和4岁的儿子回到中国。
      在欧洲,玛格丽特因为是中国人的妻子而受到白种人的歧视。在中国,由于自1840年以来的欧洲列强侵入中国的历史,使得不少中国人在感情上很难以用友善的目光看待白种人。玛格丽特跟随周映彤回到成都以后,别人都以并非善意的目光好奇地看她。1933年,英国作家萧伯纳到上海,欢迎的人要他讲话,他说:“大家好像看动物园里动物一样,看到了就行了,还说什么呢?”玛格丽特当时的处境与此非常相似。她常常被人看得手足无措,精神状态都有些反常了。为了使心爱的妻子摆脱困境,周映彤在成都只呆了几个月,就毅然带着妻儿离开家乡四川,到外地谋职,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后来周映彤好不容易才在比利时参加修建的陇海铁路的一家工厂,谋得一个监工的职务,工资最多时也不过是白种人工资的四分之一,尽管他毕业于著名的布鲁塞尔大学工程专业。玛格丽特也因为是他的妻子,总是遭到白种人工程师的妻子们的白眼。她和周映彤生的孩子被看成是“杂种”。
      韩素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人间的。那一天是中秋节,父亲为她取名“月宾”,意思是把她当作从月亮上迎来的一个客人。此后每逢她过生日那天,父亲都给她送月饼当礼物,每长一岁,就多送一个月饼给她。所以一直到她长大成人,长期远离中国的时候,还非常想念中国的月饼。
      “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
      有人说,韩素音一生倔强的性格,可说是来自父母的遗传。作为一个欧亚混血儿,她天性里就有着不安分的因子。
      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总是想当医生。1931年,还没满15岁的韩素音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两年后,她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读书。1935年秋,她获得奖学金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继续她的学业。在比利时留学期间,韩素音渐渐对文学产生兴趣。自由大学是欧洲比较进步和开放的大学,一些被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欺凌的犹太人子弟,也准许在这里读书。该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当年潜心医学专业的韩素音,空闲时间却多在图书馆看闲书,阅读了不少西方名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韩素音闻讯后既惊诧又悲愤。在多次参加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大使馆组织的演讲会、讨论会和系列爱国集会后,她决定回国。像大多数那个大时代的海外爱国青年一样,她毅然放弃赖以继续学业的奖学金和做医生的美好前途。“回去,回去,回到我的中国去!现在我知道,没有什么别的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1938年她毅然回到中国。
      回到中国后,直到1942年,韩素音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为抗日救亡作贡献,并与他人合写了小说处女作《目的地重庆》。1948年,韩素音从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回到香港继续从医。1955~1963年在马来亚开设光瑚药房。1960~1963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现代亚洲文学史讲师。1964年开始,韩素音专事写作,成为职业作家,并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其作品有自传《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其中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生死恋》获得三项奥斯卡奖。
      在19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因为有很多标签形容她: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以及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而是几乎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内蕴。而当谈到写作的动机时,韩素音说,是让那些对中国茫然不知或知之不多的外国读者有机会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
      《凋谢的花朵》译者、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金坚范是韩素音多年的老朋友,他对韩素音浓烈的爱国情怀难以忘怀。1993年10月下旬,韩素音从瑞士洛桑赶到法国西奥塔已是下午5时,稍事休息,便出席了在该市举行的国际儿童电影节的颁奖仪式,金坚范也出席了电影节。在组委会特别为韩素音安排的接风宴前,她还就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西文化的差异发表演讲。“她随身带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边演讲,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金坚范记得,韩素音不仅进行了精彩演讲,还不时回答听众方方面面的提问。随后,听众又纷纷要求签名,散席时,已接近午夜12点了。当时已年届八旬的韩素音,不遗余力、不辞辛劳地介绍中国,让金坚范感动至今。   “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2009年时,韩素音曾在其作品序言中如此写道。
      感情经历比小说还要传奇
      韩素音的感情生活,其实比小说还要传奇。她一生有过多次感情经历,以及3次过程与结局迥异的婚姻。
      在布鲁塞尔留学期间,她曾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男友。因为回国,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1938年她在从马赛取道香港回国的海轮上,遇上生命中的第一位丈夫。这段开始甜蜜、后来苦涩的情感经历,成为她此生中最不愿回首的痛楚。韩素音归国的目的地是当时被称为“抗日堡垒”的武汉。在轮船上,她认识了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唐保黄。两人在旅途中一见如故。唐跟她大谈抗战,表示不惜为拯救祖国而捐躯。唐的慷慨男儿气息深深吸引了韩素音。于是他们相爱了,很快地,就在这年中秋节结婚。也因为两人在婚前缺乏真正了解,婚后不久两人的感情就出了问题。唐经常谩骂殴打她,夫妻同居一室视若路人。唐反对她去做救护工作,要她做一个本分的家庭妇女。1941年,唐赴英国当外交官,韩素音随丈夫前往英国。1945年唐回国参加即将爆发的内战。她没有同他一道走,继续留在英国攻读医学专业。1947年唐死于东北战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10年婚姻生活。
      1952年,韩素音嫁给了英国出版商唐柏,改名伊丽莎白·唐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继续行医,还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后来两人离婚。之后,韩素音嫁给了印度军队的一位上校。她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陆文星。他们育有3个印度血统的孩子,现都已在印度成家。
      韩素音和陆文星的相识也颇为传奇。1956年1月,她接受印度总督马尔科姆的邀请,去印度新德里度假,而后又去印度南方旅游。在印度总督的官邸里,韩素音见到印度总理尼赫鲁。随后不久,印度官方向她提供参观的新项目中,有一项是参观尼印公路风光,向导是印方负责人陆文星。陆文星出身名门,父亲为一所大学的校长。1993年,韩素音回成都访问时,跟当地的媒体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60年,印度为中印边界一事要攻打中国,派一位高级军官领兵前往印中边界,可这位军官说:“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他的上级对此十分气恼,严厉地对他说:“你若不去就撤了你的职!”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这个故事中的那位高级军官就是韩素音的丈夫陆文星。
      晚年,韩素音和陆文星定居在瑞士西部的小城洛桑,夫妻俩感情很好。平常,他们各做各的工作,互不干扰;韩素音每年有7个月在世界各地访问、演说,陆则埋头干自己的技术工作。2003年1月6日,陆文星因病辞世。
      陆文星去世后,年事已高的韩素音一边在风景如画的洛桑安享晚年,一边在怀念陆文星,一边在想念中国。2012年11月2日,韩素音在这种浓浓的怀想中走完了自己96年的风雨岁月,她的一生传奇就此落下帷幕,也让人们由此深情地怀想起她来。

    推荐访问:传奇 美女作家 华人 韩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