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总想起小平植树的日子|小平手植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3 04:27:07 点击: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草绿了,花开了,走进原野,枝丫滴翠,满目葱茏,一派升腾,祖国神州到处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光阴荏苒。今年,是小平同志倡导的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周年。
       30年前,小平同志建议全国人大通过一项议案,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每人每年都要包栽包活3至5棵树。为此,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30年来,这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已深入中华大地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座工厂,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军营,每一所学校,每一处角落。它强烈呼唤和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勇于肩负起历史使命,让绿色尽染祖国,让生命底色铺向天涯海角。经过30年的持续奋战,中国的绿化史已添了重重一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绿色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绿色为我们祖国不断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更为广阔而坚实的空间与后劲,绿色每时每刻都在用真挚的爱深情地滋润和亲吻着华夏的每一寸土地,绿色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播下了殷实而长远的福祉。
       今年的植树日将至。2月20日这天是周末,早晨还不到8点钟,我就带上钢卷尺、照相机、笔记本独自驱车直奔了蟒山“邓小平植树处”。
       一路的心情是急切和澎湃的,车子开得不慢,恨不得马上见到那再熟悉不过的三株白皮松和一株油松了。因为夜里我做了个梦,梦见小平同志在他的人民簇拥下来到他曾经两次植树的地方,那口浓浓的川音回荡在蟒山山谷和十三陵水库周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这段铿锵的话语,是1983年小平同志在北京昌平蟒山植树时讲的。
       早晨醒来,我纳闷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其实,不怪!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嘛!做梦就是翻账。这么多年,蟒山在我的心中有着很深的情结,这里,太熟了。
       1995年以来,我就一直坚持爬离家不远的蟒山,不管春夏秋冬。如今的蟒山,非常美,四季有景,景景迷人,隔几天不见,就很想。
       在千百次爬山中,每年我至少有两次是专心看望小平同志亲手植下的那三株白皮松和一株油松的。算算应该是第32次了,这个约定,不能改变。在春天和秋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季节里,前来看看那些树的样子,看看它们的长势,看看游客们见到它们那脸欣然欢喜与感同身受的表情,是一种难得的感动。
       之前我每次都是隔着矮墙环绕着花坛看那三株白皮松的,这次我跨了进去,并用钢卷尺逐一对它们进行了测量。那三株白皮松和“邓小平植树处”的碑石一同被围在花坛里。我站在石碑前,抚摸了许久,对刻在石碑上的“邓小平植树处”那六个字,也看了许久,此时,触景生情,思绪万千。我想起去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那篇《绿色老家》的散文。我的老家,地处北京西部的太行山余脉,村庄三面是山。早年的印象里,山上树很少,只有星星点点的几棵耐寒耐旱的小叶子野山杏。特别是冬季,满山的颜色几乎是石头的本色,即使是夏季,尺高的荆梢,很难遮住那灰色的山皮,兔子都无处藏身。有些年,山体一度变成了土红色,因为家家做饭需要烧柴,家家又缺柴,先是用镰刀将座座山包剃成了“光头”,而后又把山上的荆疙瘩几乎刨干净了。那时,因缺少绿色,人们打心眼里渴望绿色,祈盼绿色,但山上山下就是很难绿起来。住在山村的人们心里总在叨念着:“我们这儿的座座山梁猴年马月能葱郁起来呀?”
       如今,变了,老家绿了,绿得殷殷实实,愈发觉得,都快赶上江南了。山下是果树,山脚是柏树,山上是灌木,那绿,滋心润肺,怡人眼目。村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改善植被,保护生态,鼓励植树,多种果树的措施及办法。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老家的山上,常年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养护队伍,队员们分布在七沟八梁,坚守使命,职责就是保护绿色,养护生态。一支是绿化队伍,职责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根据绿化的中长期计划或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如今,老家的山上从上到下都是黑油油的柏树,谁从这里走过都赞不绝口。真是山变、水变、人在变;山美、水美、人更美。人们置身诗情画意的环境里,仿佛每一天都在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是啊!30年来谁的老家不在增添着绿色?我们该感谢小平同志。今天,我来这里,就是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我走到白皮松旁,一边测量,一边用笔记录数字。28年过去了,碑石左边的一株,树围已达到125厘米,右边的一株,是136厘米,后面的一株,是145厘米。那天测量它们的时候,蹲在树根儿拧着腰我很吃力,因为树长得很粗实了,枝杈又很低,钢卷尺的一头甩出去,怎么也够不到,围拢不回来,量完三株树,我竟出了一身汗,用去十多分钟。
       那天,我坐在矮墙上第一次如此细致地观看和体味“邓小平植树处”周围的一草一木。那环境很庄重,也很亲切,仿佛散发着浓烈的生态气息,有一种催促你快去植树的感觉,还能感受到小平同志的说话声、脚步声和挥动铁锹的响动。花坛我也是第一次看得如此细致,矮墙用的都是花岗岩打磨的长方形石墩,外立面采用的是不规则的形状,每块大约30×60厘米见方,竖着垒砌,上面盖着一圈方石板。我猫着腰用手拍着一块一块地数了一圈,花坛一共用了161块石墩,椭圆形的围墙砌得得体、讲究。
       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但他关于绿化祖国的那些豪言壮语和语重心长的忠告至今仍不时回响在我的耳畔:“植树造林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这件事,要坚持二十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要让娃娃们养成种树、爱树的好习惯。”……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小平同志植树的日子,跟随他的足迹,有多少位绿色使者用他们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
       1982年的植树日,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3月12日这一天,春意盎然,风和日丽,在迷人的北京西山脚下,拥来了一批又一批肩扛铁锹、手提水桶的义务植树人员。上午10点左右,邓小平兴致勃勃地带领家人前来植树。
       邓小平是义务植树的倡导者,更是义务植树的积极实践者。全国人大关于展开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1982年植树日前的2月,值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全军绿化座谈会之际,邓小平向全军发出指示:“军队在植树造林中,要积极地多做工作,除搞好营区植树造林外,营区外10公里范围内,要与地方共同协商搞好植树造林。”
       这一年小平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植树的热情仍很高。植树节前夕,邓小平不忘作为一个公民应履行的植树义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3棵树,要包种包活。”和大家打过招呼后,邓小平走到植树点,挥动铁锹,种下树苗。当有人劝他休息一下时,他说:“不累,不累。”并表示:“一人栽三棵到五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植树活动结束时,他嘱咐首都绿化委员会的负责同志说:“植树要选好的品种,要选那些长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证成活。”
       为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82年11月,邓小平为全军植树造林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大会郑重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11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前来北京参加中美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会议的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时,也提及了与这次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植树造林问题。他说:“中国的第一大资源是水力,第二大资源是煤,但是开采起来要花钱。我们准备坚持植树造林,坚持20年50年。今年才算是认真开始,这件事情耽误了。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连草都不长,水土流失,所以叫‘黄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后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12月26日,邓小平又在林业部关于展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情况报告上批示:“这件事,要坚持20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靠的检查和奖惩制度。”
       1984年2月,邓小平来到厦门经济特区视察工作。2月10日上午,接见了最后一批客人。原定于临行前在厦门的山上植树,但一大早就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省市领导见状建议取消原定的植树活动。邓小平笑着摇摇头,说:“下这么点小雨怕什么,上山吧。”大约10点钟,邓小平和陪同人员冒着霏霏细雨,来到厦门万石岩植物公园,在后山坡上栽下了10多株南国佳木――云南香樟。植完树近中午时分,雨仍在下着。邓小平高兴地说:“这几棵树,这一下保活了。”
       1983年和1984年的3月12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两次在我的家乡北京昌平的蟒山义务植树。前一年,小平同志栽下的是白皮松,后一年栽下的是油松。时任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许小英说:“义务植树把光秃秃的蟒山种成了国家森林公园。现在,绿色文化碑林加上邓小平植树处,成了蟒山森林公园三大旅游线路之一。”
       小平同志当年栽下的树木已被公园列为名木,这么多年来公园旅游的人都会来看看安放着小平同志手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碑亭,浏览绿色文化碑林,在小平同志栽下的树前驻足伫立。公园的导游会特别介绍当年小平同志栽树的情景,来这里的很多孩子都说,“我们给树培点土吧。”
       受此启发,为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公园还推出了一项服务,为游客提供铁锹,可以培土养护这些树木。
       蟒山当年是中直机关的义务植树基地,如今是北京市义务植树教育基地。早年的蟒山荒山秃岭,几乎没有树,只有一些小灌木,而今蟒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6%。小平同志“建个公园”的设想也实现了。当年,他植树后,面向十三陵水库说:“在这里建个公园,修座桥,跟水库大坝连上,给人民创造个休闲场所。”如今的蟒山已变成一座非常秀美的森林公园。
       1985年3月12日,小平同志来到天坛义务植树现场。已是81岁高龄的小平精气神很好,他一手拉着外孙女羊羊,一手拉着孙子小弟,对在此等候的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风趣地说:“今天,我给你们增加一支部队。”小平同志带着孙子和外孙女参加义务植树,就是希望绿化祖国这项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一代一代地干下去。小平同志指着一棵刚栽完的树,亲切地对在场的园林工人说:“我栽的这棵树要靠你们浇水、养护管理,它才能活,靠我们干不了多少活,栽不了几棵树,我们就是提倡这么一种精神,希望全国人民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987年4月5日上午,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再次来到天坛公园,在万寿双环亭东侧,挥锹栽下了第一棵桧柏。劳动中,他手指着身旁的外孙女羊羊,诙谐地笑着对在场的同志说:“今天我带的这个人,已经跟我种了6年树了。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1988年4月3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景山公园参加了北京市全民义务植树日活动。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代表和委员同首都军民一起植树。邓小平同志栽植的是桧柏。
       1989年4月2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亚运村参加了北京市全民义务植树日活动。出席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部分代表也参加了植树。邓小平同志栽植的是白皮松。
       邓小平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每逢植树季节,即便是外出视察工作,不论走到哪儿,他都牢记植树一事,履行植树的神圣义务。在植树时节种下几株树,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固定日程安排。
       时隔8年,1992年初,邓小平再次视察南方。1月22日上午,邓小平和杨尚昆带领两家三代人来到深圳仙湖植物园种下了棵常青树――高山榕。邓小平和杨尚昆谈笑风生地挥锹培土,然后,邓小平叫上小孙子,一起端起一个红色的小水桶给树苗浇足了水。
       在植树问题上,小平同志不但宏观重视,还微观指导。有一次,邓小平对北京市一位领导人说:“有人反映北京到山海关一线,可以种桐树,你们试验一下。”这位领导当即奔赴北京郊区几个县区进行实地考察。他看到县委院里的桐树的确长得不错,随后他又请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在自己宅院试种了十几棵桐树,长势也很好。于是他进一步请教园林部门的专家,得到了肯定的说法。他把情况汇报给邓小平。邓小平听完后,赞同地点点头说:“因地制宜种些桐树,有好处。”
       邓小平一直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践着义务植树。从1979年起到1989年,小平同志连续11年在北京植树。北京的大兴、昌平十三陵、西山、天坛公园、景山公园、亚运村,都留下了小平同志植树的足迹,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留下了他播种的绿阴。
       1991年3月12日这天,邓小平为全民义务植树10周年题词:“绿化祖国,造福万代。”邓小平一再叮嘱人们注重搞好绿化工作,把祖国秀丽的山川建设得更加美好。自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以来,到2008年,全国共有115.2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535.5亿株。这组数字足以说明,小平同志倡导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
      
      责任编辑 王秀云

    推荐访问:植树 小平 想起 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