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俞平伯与他的良师益友们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30 16:15:10 点击:

    胡适


      胡适 (1891—1962),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与我外公的关系可谓亦师亦友。外公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深受胡适的影响,其之所以能够走上文学之路,与胡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初三日(1918年3月15日) 作文未就。先后晤以亨、子清,赠吴近照一张。至二道桥听胡先生讲,题为‘短篇小说’。晤吴、王二先生。归翻稿一张,十二时睡”。所记“至二道桥听胡先生讲,题为‘短篇小说’”,说的就是去听胡适的课。刚进学校的时候,外公在黄侃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周邦彦的“清真词”,他对词学研究深厚的功底,得益于黄侃先生的教诲。然而,1917年当胡适在 《新青年》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后,外公也像许多青年一样,把胡适当成仰慕的导师,就参加了“小说研究会”,把小说作为研究的课题。但他对小说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尽管有 《花匠》 《炉景》 等,但都不如他后来写的新诗那么有影响。外公引起胡适的重视,应当是从他寄给 《新青年》 的文稿 《白话诗的三个条件》 那个时候开始的,胡适看到这个年仅19岁的大学生的文章后,十分高兴,立刻在 《新青年》6卷3号上发表,并附有他的信:“我对俞君所举的三条,都极赞成……俞君这信里我所最佩服的两句话是‘雕琢是陈腐的,修饰是新鲜的’……近来我看见俞君自己做的诗,知道俞君是能实行这个道理的。”胡适对他的白话诗 《春水船》 所表现出的那种“朴素真实的情景”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后无论是他与傅斯年同去英国,还是他提前回国以后,都受到胡适的关注。这之中,傅斯年在外公提前回国后写给胡适的信,对我外公此后在胡适引导下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傅斯年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输入新知’的机会虽断,‘整理国故’的机会未绝。旧文学的根底如他,在现在学生中颇不多。况且‘整理国故’也是现在很重要的事。如果先生能常常对他有所劝勉,有所引导,他受益当不少的,否则不免可虑。”说本来是想通过让我外公出去留学,把先进的西方文化带回国,但他既然已经回去了,“整理国故”也很重要,更何况他的旧文学功底是那么好,那就全靠先生引导了。字里行间体现了傅斯年对我外公的殷切期望与关怀。傅斯年的话当然会引起胡适的高度重视,于是邀请我外公到北京参与 《尝试集》 第四版的删定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使他回到胡适的身边,更从此开始了他与顾颉刚对 《红楼梦》 的讨论,实现了傅斯年寄希望于他“整理国故”的愿望。他的 《红楼梦辨》 与胡适在1921年所著 《红楼梦考证》 无疑是“新红学”崛起的里程碑。
      顾颉刚先生为 《红楼梦辨》 所作的序言,记述了这段历史经过:“1921年3月下旬,适之先生的 《红楼梦考证》 初稿作成。但曹雪芹的事迹和他的家庭状况依然知道的很少。那时候,北京的国立学校正是为着索薪的事罢课,使我常有工夫到图书馆里做考察的事。果然,曹寅的著作找到了,曹家的世系也找到了。平伯向来喜欢读 《红楼梦》,这时又在北京,所以常到我的寓所,探询我们找到的材料,就把这些做谈话的材料。”
      “我对于 《红楼梦》 原来是不熟的,但处在适之先生和平伯的中间,就给他们逼上了这一条路。我所希望的辩论学问的乐趣,到这时居然实现。我们三人的信件交错往来,各人见到什么就互相传语,在几天内大家都知道了。适之先生常有新的材料发现;但我和平伯都没有找到历史上的材料,所以专在 《红楼梦》 的文本上用力,尤其注意的是高鹗的续书。”
      外公在他的 《红楼梦辨》 的“引论”中也有记述:“欧游归来的明年—— 1921年—— 我返北京。其时胡适之先生正发表他底 《红楼梦考证》,我友顾颉刚先生亦努力于 《红楼梦》 研究;于是研究底意兴方才感染到我。我在那年四月间给顾颉刚一信,开始作讨论文字。从四月到七月这个夏季,我们俩底来往信札不断,是兴会最好的时候。这书有一半材料,大半是从那些信稿中采来的。”从他的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他写 《红楼梦辨》 与胡适和顾颉刚有着密切的关联。
      1958年2月,外公的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的一部分。当胡适在台湾看到这部著作后,曾有过如下的评价:
      “我觉得俞平伯的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在今日还是第一善本。你若没有细看,请你找来一校,便知此本真不愧为他三十年的功力的结果。”
      1962年,外公的 《重订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出版,此时胡适先生已经谢世,未得见。外公的遗憾是可想而知的,这或可从他的1963年为 《别后日记》 所写的“后记”中找到一些线索:
      记中诸师长,今犹在京者只知堂师,年将八十。余如遏先、申叔、季刚、玄同、瞿安诸师,仲甫、适之两先生俱久已谢世……所从受业诸先生皆学府前辈,文苑耆英也,同游诸君亦一时之隽也,今皆古人也……戊午年为“五四”运动之前一年,记中载晤陈独秀、胡适,又言阅读 《新青年》,盖新文学已在萌芽矣。
      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他对胡适先生以及其他师长的怀念。
      当然,因他与胡适有着这一层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在1954年掀起的对 《红楼梦研究》 的批判运动中,强加在他身上的诸多罪名中,又多了“胡适”这一笔,说他是“胡适幽灵”。这场运动,名为批俞,实为批胡,是显而易见的,他成了“批判胡适”的替罪羊。1954年,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会议作出决定,由两个单位联合召开批判胡适思想的讨论会。在周扬题为“我们必须战斗”的总结发言中,他说:“我们正在进行的对俞平伯在 《紅楼梦研究》 及其他著作中所表现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的批判,是又一次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斗争,也是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可耻投降主义的斗争……俞平伯先生是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在 《红楼梦》研究方面的一个代表者。俞平伯先生的考证和评价 《红楼梦》,也是有引导读者逃避革命的政治目的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他与胡适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

    推荐访问:良师益友 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