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体验性学习,让数学课堂更具生命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39:21 点击:

      现代教学论认为,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利于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实施进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得到体验已刻不容缓。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感悟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任何一名学生,即使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脑中不是一无所知的,也不像大家所说的是一片空白,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只不过没有那么的准确、完善。如何让现实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呢?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高年级的一些数学应用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讲,很难理解,不知如何下手解决,一旦换成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熟悉的生活事实,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解决问题也显得比较轻松。
      如去超市买冷饮用多少钱,怎么付钱;买2斤梨子、每斤1元,3斤葡萄、每斤2元,妈妈给10元钱,应找回多少等等,孩子们通过这些随时随地接触的东西时就用到了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作为数学老师要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追根寻源找到其生活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比如,“元、角、分”的教学时,就像前面所讲的,很多孩子都有随父母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因此,课堂上老师设计出超市的“小售货员”的角色,则非常适合他们的需求,在这样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既能毫无顾虑,彻底地放飞自己的思维,投入自主学习状态;又可在体验和感悟中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发现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只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而且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在这样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必然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必能调动起学数学的兴趣,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非常容易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体验成功,感受学习快乐
      要给学生提供“人人成功”的机会,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获得成功。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体验,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完成。教学“面积是多少”时,在出示第一个方格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出该图形的面积,学生们各抒己见,数一数,分一分,补一补等等,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面积。而每个学生所用的方法都是被认可的。课堂上尤其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现自己,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方法很多,一一肯定,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时他们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情感原来是这么强大有力、令人愉快,以至从这次体验以后他产生了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这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在探索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数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的记忆,模仿。《标准》创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学习“面积是多少”时,出示第一幅稍复杂的方格图,问:这个图形有没有学过?能直接求出它的面积吗?学生回答,不能直接求面积。我便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面积,让学生在求图形面积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把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表示比较简便。这种实践让学生初步感悟转化的思想,更从中领略到转化的优越性。于是在出示路标一图后,学生就很自然地想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进而又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思想在求面积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成为有效知识。
      四、体验生活,感悟数学价值
      要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即模拟生活场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捉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必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学数学的意识,进而真正地喜爱数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是多少”这一课时,让学生求小区的绿化面积,求路标面积,为王大爷承包的鱼塘求面积等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锻炼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更感性地认识了事物。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当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时,学习数学对于他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是思维的享受。所以,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很重要。

    推荐访问:更具 生命力 性学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