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李大钊祖籍初探:李大钊传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8 04:44:19 点击:

      《大黑坨李氏族谱引》碑文中有:“始祖以明永乐二年奉诏移此,卜筑此乡,即卜建此莹。”可知,李大钊祖先是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诏移民。但是,碑文中却未说明其始祖自何处奉诏移此。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就引发出李大钊祖籍源于何处的问题。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宋霖著《李大钊家族史研究》一书,对此的说法是:“李葆华的先祖,是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奉明成祖朱棣的诏令迁来海滨屯垦的移民。一说来自山西县大槐树下,一说来自山东省南部,一说来自江苏和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一说来自安徽皖山之北的六安州,一说来自山西境内的六州。”该书为此专门注释了各种说法的出处。
      经查证,李葆华、《乐亭县历史沿革概况》是主山西说;《乐亭县志》、刘荆山是主山东说;宋霖对其所主的来自江苏和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或安徽皖山之北的六安州之说,并没有指出具体依据。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文通主编的《李大钊年谱长编》中称:“大黑坨村李姓家族迁自何处,碑文没有写明,一说是祖先相传是在明朝永乐年间自山西移民而来的,一说祖上相传是在明永乐二年由山东南部迁此定居的。”
      本文将分别探讨李大钊祖籍山东说、山西说、安徽说和古祖籍河南说,各种说法之能否成立。
      一、李大钊祖籍山东说
      北京大学出版的《李大钊史事综录》,收录了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老馆长刘荆山先生在1984年撰写的《李大钊家世初考》一文,其中有:“李家祖先于明永乐二年即公元一四零四年迁移到大黑坨村,至今已有五百八十年的历史。据李家老辈人递传,是从山东迁移而来,又能看出经李为模倡议序列族谱,再兴祭冢的措施。这与传言,基本符合。”
      刘荆山在时隔十年之后的1994年,在《李大钊与故乡》一书中,还是说:
      “据李家祖辈口传,其祖上是明永乐二年由山东南部迁此定居的。”“李家祖先于明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迁移到大黑坨村,至今已有590年的历史。据李家老辈人递传,是从山东迁移而来。”
      董宝瑞在1984年出版的《李大钊与五峰山》一书,该书第6页中也持此说:“李大钊的先祖为明朝时的山东移民。”1994年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研究词典》及一些相关文章也持此说。
      1999年出版的《唐山市志》中对唐山地区移民来源,则是泛指鲁、晋、江浙等地。其中的“大事记·永乐元年”写有:“是年始,迁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山西及江浙等民来冀东落户。土民编社,移民编屯。今境所属各县村庄大都于此后形成。”
      此后,研究李大钊家世的文章大多引用此说,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007年,山东滨州学院李大钊研究所李继华先生专程访问刘荆山,刘荆山向其出示了《李大钊祖先原籍考》(未刊稿),后来被其在文中所引用:“据李大钊家族侄子李晋之、李裕之、李东之、李振阁等介绍,他们童年都在大爷爷李任元的私塾里读过书。暇时,李仁元常说,咱们老祖宗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东南部移民来的。李晋之、李裕之的父亲李永年,李东之的父亲李存年,他们都是多读书有文化的人,也曾说,李家祖先是从山东移民而来的。”
      这就是李大钊祖籍山东说的源与流。
      2008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杨洪章等著《李大钊思想与著作研究》一书,在附录中有《李大钊祖籍山东浅说》一文,为李大钊祖籍山东说提供了《明太宗实录》中的间接佐证。分别列举出《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二、卷五十、卷六十七、卷一百八十二,有关永乐元年八月、永乐四年正月、永乐五年五月、永乐十四年十一月,都曾从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向北京、永平、遵化等处发遣罪囚及其妻子儿女为民的记载作为间接佐证。
      明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定罪囚于北京为民种田例。其余有罪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布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土民编社,迁民编屯。为北方带来了制陶工艺。
      明永乐四年(1406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吏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明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命户部迁山西平阳、潞州,山东登州、莱州等府州民户约5000户于北京上林苑(南至武清,北至居庸关,东至白河,西至西山)。户部给道里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明永乐十年(1412年),迁山东青州、登州、莱州等府民户丁多者于兖州、东昌等府。估计迁入东昌府的移民大约有2.5万人,迁入兖州府西部地区的移民大约有6.5万人。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十一月,徒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安州,免赋役三年。十二月,迁长沙护卫官军往辽东3000户,往宣府2000户,往山东不详。
      但是,这些史料一是与特别指定的永乐二年年代不合,二是事关移民原有身份各异,三是山东只是众多移民地之一,并非独指。况且,《明太宗实录》卷三十四,记有“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则对“始祖以明永乐二年奉诏移此”之山西说更为有据,因此,这些引证还不足以作为山东说立论的直接依据。
      二、李大钊祖籍山西说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实施移民屯田的决策,洪武年间的移民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
      但是,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公元1399—1402年),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为名,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南北构兵,即为历史上的“靖难之役”。“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仗,燕王“乘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朱棣胜利后,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和百姓杀无遗漏,河北、山东等一些族谱中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靖难之役”加剧了中原地区荒凉局势,民非杀即逃。长达四年的战争,战后的河北地区人烟稀少,永乐元年五月,北京行部向朝廷报告:“顺天八府所属,见在人户十八万九千三百有奇;未复业八万五千有奇,已开种田地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三顷有奇,未开种十八万四百五十四顷有奇。”户口与洪武年间相比减少将近一半,复业人户只是那时的四分之一,开种的耕地只占十分之一左右,遂又造成永乐年间河北地区急需移民的大背景。   明初的这两次移民主要来自元末中原地区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的山西省,一是山西大部地区风调雨顺,同邻省相比,人丁兴盛;二是外来难民的流入更使山西南部人口稠密。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189.1万多人,河北人口189.3万多人,而山西人口是403.04万多人,比河南、河北的人口总和还多30万人。《明太宗实录》卷三十四所记,可作为李大钊祖籍山西说的最为有力的历史依据:明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明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徒山西民万户实北平。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这两则记载,则与李大钊家族之《大黑坨李氏族谱引》碑文的年代记载相吻合。
      明初的统治者采取的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据统计,从明初至永乐十五年(1367—1417年)的五十年间,疏散山西府51县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甘……遍及大半个中国。永乐年间,迁入的军人家属大约有6万人口。根据永平府与相邻或相近北平属府的人口,推测洪武年间的永平府人口大约为7万左右。根据永乐年间滦州和乐亭两地人口推测,永乐十年以后全府的人口大约为11万。
      李大钊长子李葆华说:“大黑坨的居民相传是明朝永乐年间移民而来。我的印象是来自山西洪洞县,群众中传说是山西六州的大槐树下移来的。”“大黑坨的居民相传是明朝永乐年间自山西移民而来。”较之祖籍山东说,似乎有比较确切的历史依据。
      根据《明史·地理志》:“平阳府,原晋州,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洪武元年改为平阳府,领六州,县二十八”。其六州即蒲州、解州、绛州、霍州、吉州、隰州,所领县计有宁晋、荥河、猗氏、万泉、河津、安邑、夏县、闻喜、平陆、芮城、稷山、绛县、垣曲、乡宁、大宁、永和16县,另有临汾、襄陵、洪洞、浮山、赵城、太平、岳阳、曲沃、翼城、汾西、蒲县、灵石12县直属平阳府。山西被迁之民,以晋南、晋东南为多,即汾州府、潞安府、平阳府,迁民最多的当属山西平阳府(今临汾、运城两市),占28县。洪洞是其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境内的移民都被集中到洪洞县城北的贾村广济寺大槐树下,分期分批迁往其他省份。
      《明史》、《明实录》记载,自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1373-1417年)近50年内,共从山西移民18次(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在北方民间的家谱、碑文中都有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记载:“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明朝在洪洞大槐树处迁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是明政府办理迁民手续的地方。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
      作家何宗禹是乐亭人,1989年出版了《李大钊传说故事集》一书,作为传说故事,写的生动而具体:“李大钊的先人,原是山西洪洞人,传说他家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奉诏移民到乐亭来的。”“传说,当时来乐亭县的李大钊先人是哥俩,哥哥叫李国春,弟弟叫李国秋。国春兄弟都是本分人,他们来到乐亭后,勤勤恳恳,苦心经营,家境一天好似一天,况且人到了哪里,一住长了也就有了感情。因此,尽管山西老家后来也曾来人找李国春兄弟回山西,他俩却说啥也不愿再回去了。老家人强拉硬拽着他们往回走,国秋挣脱后,围着大庙转了仨圈,没被逮住,家里人没法,只好把哥哥国春带走了。从此国秋继续留在乐亭,子孙繁衍,才有了大钊祖上一家人。”
      因此,李大钊祖籍在山西,历史依据比较充分。至于是否就是山西洪洞县,现在尚于史无据,如果要确切证明大黑坨李氏源自山西洪洞县,还需要深入研究,提出更为确切的论证。
      三、李大钊古祖籍河南说
      这里是沿袭了李大钊祖籍山西说的说法,结合谱牒学的考察而得出的结论。
      永乐年间的移民,原籍分属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山西为最多。从永乐元年(1403年)至十五年(1417年),先后8次大规模从山西太原、平阳、大同、泽、潞、辽、沁、汾、榆等府州,山东登、莱、青等州,及南直隶、浙江等江南9省和湖广、陕西、甘肃等省迁徙无田之民或殷实大户,充实北平周围及其他州县。其中有数字记载的是“永乐元年,令选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陕西、河南及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安、庐州、太平、宁国、安庆、徽州等府无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这里提到了河南。由于“靖难之役”对河南没有太大的影响,即使从河南抽调移民也是有可能的,但为数不会很多,因为从《中国移民史》的明代大事记中,查找不出永乐初年从河南向外移民的记载。
      然而,若从李氏的谱牒学角度来考察大黑坨李氏的源流,则应依据《中华李氏源流谱》序言中所述,皋陶为李姓家族的血缘始祖,老子是正史中记载的第一个姓李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伯阳……”中华李氏的总根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李唐王朝建立之后,李姓族系得到详尽考证并载入史册,血脉繁衍丛多,源流清晰流传。其主支根,一在陇西郡(今甘肃省境内);一在赵郡(今河北省的赵县)。
      乐亭县的大黑坨李氏,若是从山西移民而来,当属于上台李氏后裔外迁他乡者。上台李氏这一支,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宅桥村,远祖籍是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县)、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古祖籍也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上台李氏的后裔除外迁他乡者外,大多迁居林州,故其族谱称为《林州·洪洞陇西鹿邑李氏陇西堂源流总谱》。
      这样,也可说成大黑坨李氏,原籍山西省洪洞县,远祖籍陇西郡(今甘肃省),古祖籍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四、李大钊祖籍安徽说
      关于李大钊祖籍是江苏和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或是安徽皖山之北的六安州。还没有见有专文进行论说。宋霖在其《李大钊家族史研究》一书中指出的:“一说来自江苏和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一说来自安徽皖山之北的六安州”,在其所做的注释中有:“访问李葆华记录,1996年1月10日;乐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乐亭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8页;刘荆山:《大黑坨和李大钊故居》,《李大钊与故乡》,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7页;乐亭政协文史办:《乐亭县历史沿革概况》,《乐亭文史》,第一辑,第107页”。经查证这些注释中的引文,并未能提供说明“来自江苏和安徽中部的江淮地区和来自安徽皖山之北的六安州”的任何依据。就是说,李大钊祖籍安徽说的依据实际上暂付缺如。
      1999年出版的《唐山市志》中对唐山地区移民来源泛指鲁、晋、江浙等地。其中的“大事记·永乐元年”写有:“是年始,迁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山西及江浙等民来冀东落户。土民编社,移民编屯。今境所属各县村庄大都于此后形成。”查证《明太祖实录》:“永乐元年,令选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南及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海、庐州、太平、宁国、安庆、微州等府。……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这里确实提出了江浙安徽等充北京富户的一个论证。安徽皖山之北的六安州为元代所置,属庐州路。可是,《唐山市志》在这里说的是“是年始”又加上了一个“于此后”,就不是仅指永乐元年,而是一种泛指永乐年间,因此,对李大钊祖籍的考察并无直接关系。或许,宋霖在著述《李大钊家族史研究》一书时,还掌握有确凿史料,因无意于作李葆华先祖来自何处的论说,特地省略而不予论及。

    推荐访问:祖籍 初探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