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货币供应量与消费价格指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4 04:46:30 点击:

      [摘要]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2008年1 月至2012 年4 月的月度数据,针对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货币供应量 滞后期效应
      一、相关简介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即K拔=ΣKW/ΣW,固定权数为W,其中公式中分子的K为各种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二、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
      从传统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可以看出,在货币流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制度变量,短时间内变化不大),货币供应量速度变化与价格水平变化具有下列关系:dm/M=dp/P+dy/Y。其中dm/M、dp/P、dy/Y分别代表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产出的变化。从直观上来看,在社会商品生产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加会直接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从传导机制来看,货币供应量增加从三方面对CPI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一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会使实际利率降低,刺激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增大会使上游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过快,从而导致下游的CPI面临上涨的压力,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这种现象较为明显;二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居民通胀预期增强和财富效应显现,社会消费需求增大,直接对CPI上升产生直接推动力;三是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使本国货币有贬值趋势,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从CPI的构成来看,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服、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类与居民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商品,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不同商品的影响有所区别。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CPI影响可能有一个时滞,即潜在购买力的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时间跨度,因为决定这个时滞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从总体来看,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化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居民会提前消费,那么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价格水平变化影响时滞较短,反之则较长;另一方面是社会消费结构情况,如果整个社会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影响则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滞。
      三、我国CPI与货币供应量的情况
      2012年中国CPI指数:
      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2012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
      2012年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
      2012年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2%。
      201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
      伴随着CPI同比开始进入回落通道,预计下半年通胀将重回2时代。相应地,在目前的形势下,今年的货币政策将由名义上的“稳健”转变为实质性的“宽松”,6月降息政策或将启动。(以下图表来自东方财富网)
      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2010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比上月末低1.46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9.7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幅比上月末上涨1.97个百分点,但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9.4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7270.24亿元,同比增长10.27%,增幅比上月末下降9.03个百分点,比2010年同期增速下降11.71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7.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
      根据在国家统计局和东方财富网收集到了从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的CPI和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数据,我用表格作了相应统计,以便帮助我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模型的构建。
      四、模型构建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M1 和M2。我国将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所以我选择我国2008 年1月至2012 年4月的M2和CPI的月度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以M2和CPI来表示,并且对数据取对数,是为了消除模型的数据出现异方差,用(LN+变量)来表示,并且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为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先对数据做平稳性检验,再做协整检验来分析变量间存在的关系,然后便可以建立模型分析M2变化对CPI影响的时滞。   笔者先对此数据做了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可由该模型看出,解释变量X(即货币供应量)对Y(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解释能力不太好,X对Y的相伴概率高于5%,拟合优度很低,DW检验相距2也是挺远的,F统计量也很低,其相伴概率也超过了5%,看上去模型基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是,当我们看其实际值,拟合值和残差的图像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图:
      从图中可看出实际值和拟合值的波动幅度以及波动步调基本一致,可就是差了一个区间,所以从图像我猜想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有了这个猜想后,我先检验M2与CPI的平稳性。
      笔者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它的平稳性,以保证分序列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我运用Eviews5.0 进行ADF 的检验,检验结果如下面表1 所示:
      根据判断标准,该序列Y是符合平稳标准的,所以可以使用。
      同样的方法检测序列X,如图:
      从结果可以判断序列X有单位根,所以对序列X进行一阶差分序列平稳性检验,如下图:
      根据判断标准,此时该序列X是是符合平稳标准的,所以可以使用。
      笔者用EGNR法对M2和CPI进行协整检验。笔者先用CPI对M2进行回归,然后对其残差做ADF 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在1%水平、5%水平和10%水平的显著水平下,t 检验统计量值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该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说明M2和C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从结果可判断序列e无单位根,序列X与序列Y协整。
      既然M2和CP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考察M2对CPI的影响,我选择用M2的月增长量M2Z作为解释变量,以CPI月度同比指数CPIZ为被解释变量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估计回归模型:CPIZ=α+βoM2Z+U,结果见表3。从回归结果来看,M2Z的t 统计量值为-1.64相对于常数项C 的t 统计量值175.67不显著,表明当期M2的变化对当期CPI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
      为了分析M2变化对CPI的滞后性影响,我对6个月的分布滞后模型进行验证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回归结果来看,M2Z各滞后期的系数逐步增加表明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显现,但各滞后期的系数的t统计量值不显著,因此还不能据此判断滞后期究竟有多长。所以我再做12个月的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得知,由M2Z至M2Z(-9)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异于零,而M2Z(-10)的回归t 的统计量值为1.89E-05,在5%水平的显著水平下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这是我用分布滞后12个月的模型进行分析总结所得出的结果。这可以说明,当期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是在10个月之后才明显表现出来的。
      为了研究M2对CPI影响的持续性,观察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可得知,t 统计量值显著是从滞后10个月开始的,一直到滞后12个月为止;通过回归系数也可了解到广义M2的变化对CPI的影响在滞后12个月达到了最大值。
      五、结论分析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性分析,了解到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大约为10个月,且有持续的滞后影响,持续的长度大约为3个月,其影响力度先递增然后递减。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注重合理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以求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流通效率,重视流动性疏导;而且也要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预测研究,保证其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在考虑到时效性的情况下,在执行经济政策的过程中要多加谨慎,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各个经济领域发展状况作出提前分析和判断。要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关的有效政策,以保证政策的有效、顺利的执行,以促使我国经济有效、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国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理论讨论,2005(1)
      [2]牛筱颖.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之间关系的检验[J].统计观察,2005(11)
      [3]王学青.关注货币政策的“时滞”效果[N].上海证券报,2009.4.10
      [4]黄小雄. 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反常规关系问题研究[ D] .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黄凤忖. 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依存度分析[ J] . 经济纵横, 2004, ( 10) : 95-96.
      [6]任立民.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的协整研究[ J ] .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 3) : 91-92.
      [7]袁晋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6(2)
      [8]李子奈, 潘文卿. 计量经济学[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2000:146-153
      作者简介:王巧(1991-),性别:女,籍贯: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09级本科生
      王晓菁(1991-),性别:女,籍贯:浙江省杭州市,贵州大学09级本科生

    推荐访问:供应量 价格指数 货币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