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根据上述会计分录编制会计_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编制会计分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4 04:42:36 点击:

      摘 要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基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人就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结构作了思考,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和其他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将平时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 会计分录 账户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
      1 探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在会计工作中,对经济业务的确认是以编制会计分录的形式进行的,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关键,是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人多个学期任教会计课程,从很多学生的反馈中,尤其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及差生中了解到:会计难学,第一个难点就是编制会计分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会计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个矛盾的存在本身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第二,从教材的角度来自看,很多教材在编写时,只注重罗列专业知识的基本内容,却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指引。
      2 两点思考
      会计分录的编制不外乎包括这几个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其涉及的会计要素是增加还是减少;(2)依据各类账户的结构确定所涉及的会计要素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或该账户的贷方;(3)依据记账规则检查会计分录是否正确。在这几个步骤中,学生感觉最为困难的是第一步,较为困难的是第二步。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作出了以下两点思考:
      2.1 关于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这种变动,在本人所查阅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将其归纳为9种情况、4种类型,这个结论从理论上讲并没有错,但过于复杂,也不全面:(1)类型太多,使学生容易混乱;(2)以用银行存款支付办公用品费等业务为例子,这些业务并不在9种情况的范围之内,它所涉及的是资产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而运用复式记账法,对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进行登记并在金额上保持一种内在平衡,这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可以是六大会计要素中的任何账户,并不仅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所以简单地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归纳为9种情况、4个类型,并不严谨,只能作为论证会计等式的例子,不利于帮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规律。为此,我们可将会计要素进一步归类列表如表1:
      表1
      并通过举例论证,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变化的规律为:左右两方内部变化,一增一减; 左右两方同时变化,同增同减。这样,化复杂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从而为今后学习会计分录打下基础。
      2.2 关于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账户结构
      表2 常见的会计科目
      通常,人们都认为会计科目按其性质或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这个分类也不够细致,且与会计要素也没有产生对应关系,会影响学生对经济业务进行逻辑推理。出于这个考虑,我们也可将常见的会计科目细分如表2(简单举例,与表1保持一致):
      对会计科目按这种方法分类:(1)它可以与上面的结论相呼应,也为以下的账户结构的归纳作铺垫,使前后的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笔者所查阅的教材中,有些详细列出了各类账户的结构,不作归纳,有些既详细列出了各类账户的结构,也作了归纳,但其又将各种不同类型的账户结构仅归为一个,使学生感觉混乱。而笔者认为: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见表3):
      表3 账户结构
      这样归纳后,账户的结构就显得既集中又不混乱,学生就容易记住它们。在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之后,那么,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因素了。
      3 教学策略
      3.1 宏策略——教学内容的安排
      从以上两点思考中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结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我们在教学中,第一: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这三者的整体性和各自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图表来帮助学生建立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使所学内容变成结构化的有规律的知识,从而更易于被同化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第二:在讲授会计等式、账户结构的内容时,有意引导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并将这种分析作为例子融入到这些章节的内容中,为以后学习会计分录的内容作铺垫。第三:在讲授借贷记账法的内容时,先将各要素的账户结构及结账公式作为独立的知识点,按分析经济业务—登记丁字账—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等几个环节作示范和引导,有关内容安排见表4:
      经过如此反复举例,让学生讨论和练习,最后再将各种不同类型的账户结构归纳为两大类(见表3)。由分散到集中,由特殊到一般,使学生能深刻理解,轻松记忆,也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分录的内容奠定基础。
      3.2 微策略:教学活动的过程
      众所周知,新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如果学习者能通过“同化”或“固定”作新知识合并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则新知识的获取将比较容易而保持得也更好,以此为依据,也综合以上两点思考,现就会计分录的内容作教学设计(部份简略)如下: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相结合,采用分组学习形式,体现生本课堂教学。学习目标:了解会计分录的含义和种类;熟悉会计分录的格式;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技巧和方法。(重点、难点)板书设计:板书的内容包括下面的表5和实例示范过程两方面。
      表5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复习提问:各小组板书。
      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的规律和结论(见表1)。
      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见表3)。
      教学活动(2):认识会计分录的含义、种类和格式 。
      ①教师用课件PPT展示4~5个会计分录(这些分录包括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等种类)。
      ②学生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三要素和判断这四个分录所属的种类,并说明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③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将复合的会计分录分解为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活动(3):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技巧和方法。
      ①教师板书(表5)并讲解多个实例。
      例题一:从甲公司购入设备5台,价款 80000元尚未支付。
      可根据表5作出推理:这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为固定资产(资产类账户,左边)和应付账款(负债类账户,右边)。结论运用:左右同时变化,同增。按账户结构推理:固定资产增加应记该账户的借方,应付账款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由此得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80000
      贷:应付账款 80000
      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根据10~15笔经济业务讨论编制会计分录的推理过程。这10~15笔经济业务是围绕一个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并能将六个会计要素综合起来运用归纳的经济业务。
      教学活动(4):学生课堂小结(略)。
      教学活动(5):学生课外拓展练习。
      总而言之,在《会计基础》中,各章节的内容就像一个链条,会计分录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统筹兼顾,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综合考虑,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记忆方法,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使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信。

    推荐访问:会计 引导学生 编制 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