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爱情短信 > 正文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只留清气满乾坤(散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9 04:30:49 点击:

      知道张人希是厦门书画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久闻其名不知其人,这天,冒雨上楼,着实吓了一跳,迎面便是弘一法师真迹,但见满屋书画,色泽深沉久远,始终微笑着的张人希先生,不断从只有他知道的角落里掏出一件一件稀世瑰宝与我共赏,他话不多,说出来都很精到,那是经历风霜见过世面才有的恬淡和简约,他请我欣赏字画,请我吃榴莲,然后我们无所不谈,似乎不是来采访的,倒像来聊天的。
      张人希先生是文艺界少有的诗书画印俱佳的奇人,很难想象他只有两年半的学历。他是古城泉州人,父亲是侨批局账房,酷爱书画,可惜英年早逝,当时二十出头的寡母含辛茹苦,拉扯不到一岁的张人希,后来又抱养了一个大他一岁的女孩,母亲小脚,刺绣技艺精湛,但一家三口赖此为生,其窘境可想而知。
      张人希似乎天生就喜欢绘画,很小的时候,黝黑的木炭和风化的瓦片就是画笔,家里的板壁和红砖地就是他自得其乐的天地,他一幅一幅临摹父亲留下的画册,没有钱读书,《芥子园画谱》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他趴在地上练字,有位好心的邻居是参茸药房里管帐的职员,见他家境困难无纸笔,就经常送些旧笔和旧帐簿过来,张人希曾经在旧帐簿上认真绘制了一张清丽的兰花图案,母亲高兴得热泪盈眶,将图案绣到枕套上,拿到街市上卖了。
      这一年,张人希六岁。
      孩子的聪慧令慈母欣慰万分,但她无力供他上学,直到八岁,张人希才勉强进了私塾,他很高兴,用油光纸画了许多小画送同窗,没想到画都被没收了,严厉的私塾先生检查他的书,发现所有的图案都填了色彩,大怒,狠狠打了他十二个手板。
      学堂里不准画画,不准画画还有啥意思?
      他愤然退学,自己在家写写画画,十岁进入初小读书,他的聪明他的多才多艺,得到颇具新文化思想的校长赏识,甚至免去他的学费,但家境实在困难,只读了两年就辍学了,岁末年初,在街头写春联补贴家用,五个铜板一幅,小小年纪笔端蕴秀,围观的人们啧啧称奇。
      他只有一个心愿,积攒学费,进美术学校。
      于是他在药店做伙计,不久又到画店做学徒,不到半年就掌握了画肖像的技巧,既要替老板赚钱,还要烧火做饭,洗洗涮涮,挨打受骂当然是家常便饭,这天,他替主人烧锅焖饭,一边递柴禾,一边读书,正读得入迷呢,老板抢过书本,狠狠在他脑袋上敲了一记,你是做学徒啊,还是要当作家?
      毕竟做人学徒,你愤怒又要如何?
      不自由,毋如死!画店学徒做了一年半,张人希决定离开画店独自谋生,十三岁的少年浪迹四方,画广告,做校对,甚至在医院做杂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是常有的事儿,但他始终不卑不亢,即使寄居在山野破庙,仍手不释卷,孜孜研读诗书,结交有志趣的朋友,广泛涉猎诸多艺术领域,终于有一天,报社的小校对张人希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他破格被福建日报社聘为外勤记者,长驻石狮。他的视野更开阔了,书画篆刻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时,弘一法师住在泉州百源村铜佛寺,一天,弘一法师在住持觉圆那里见到一枚刀法颇见功力的图章,便询问觉圆,觉圆说是朋友张人希所赠,弘一法师把玩许久,面露喜色,说,有机会请他来结缘。觉圆知道张人希景仰法师多年,正因无缘造访而遗憾,于是迅速通知张人希,张人希闻言大喜,立即与二三朋友结伴而往,那天,弘一法师兴致很高,以《金刚经》开首“如是我闻”赐号,张人希得号“胜是”,临别,法师以墨宝和佛经赠之,从此张人希为弘一法师的入门弟子。
      弘一法师是旷世奇才,他曾经书唐代韩�《曲江秋月》赠张人希,诗云:“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著野泥;有个高僧入图画,把经吟立水塘西。”恬淡意境中蕴着一袭清冷傲骨,是法师此时心境的写照吧,弘一的书法,是有些魏碑底子的,其行书神清骨秀,超然出于风尘之外,张人希视若珍宝,始终悬挂家中。
      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张人希与弘一法师过往甚密,有一天,张人希携画及印稿请法师赐教,法师大悦,在画上题“无相可得”四字,署了上下款,并附赠丰子恺致辞法师信函一件,法师致马冬涵信函一件,早就参透了五味人生,飘然出世的弘一法师,深知张人希为人诚笃慎实,嘱他好好保存。
      张人希说,弘一法师的手迹他曾经收藏许多,有一些陆陆续续送了友人。1948年春,丰子恺先生携女儿一吟南下,搜集弘一法师在闽活动踪迹资料,黎丁先生引他与张人希相识,丰子恺作自画像赠张人希:“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作为弘一法子的弟子张人希,耳濡目染,不但身心得到净化,还因此交接了文化界诸多泰斗,除了丰子恺,还有刘海粟,叶圣陶,俞平伯等。
      至于黄永玉,则是在当年就读于集美中学时,就和作记者但书画颇有名气的张人希是好朋友,两人来来往往,抗战爆发后,黄永玉经常到石狮找张人希谈文论画,后来,两人常常结伴浪迹山水,到香港到台湾均同行同止,搭档数载,几十年情同手足,后黄永玉在北京任中央美院教授,张人希在厦门,两人仍然书信不断,文革期间,张人希到北京避难,与正在挨批斗的黄永玉渡过一段相濡与沫的日子。
      在张人希先生的画册里,首幅画却是黄永玉的赠画,画中题函道:人希兄久未问好,弟昨夜得一梦,仍四十余年于石狮吾兄赏饭虎蒂春饼,旧景计来,当是昔年之中秋,老友众尚余多少,不得而知矣,醒后余影回环,作此以赠远人,顺问近好!
      虎蒂,应该是虎苔,即海苔,春饼就是春卷,闽南人叫薄饼的,不知张人希先生,请湘籍的黄永玉吃过几次薄饼?他居然知道海苔的闽南语音!这对青年时代就无话不谈的艺坛挚友,究竟享用了多少春花秋月,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
      我在沈从文先生行云流水的条幅前站了很久,感慨良久,张人希的家犹如浩浩荡荡的文化宝库,他娓娓回忆往事,回忆他的至亲好友,如数家珍,却无丝毫眩宣之气,说到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说到真名人的大家风范,他的眼睛绽放着温润深远的光泽,他向往传统美德,认为艺术家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自身的思想境界,他是性情中人,不屑于蝇营狗苟之人,认为喧哗鼓噪,终究是昙花一现!
      我其实并不太懂书画,柯文辉先生是行家,他说张人希的艺术排列起来,印第一,书第二,诗第三,画第四,行家的眼光当然更准确一些,但画毕竟直观,在抒发性灵,状物言志方面更具优势。张人希先生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虽然只是花鸟小品,但往往意在笔先,寥寥几笔,清雅淡逸中见风骨,辅以诗情盎然或意蕴深远的题辞,与疏朗的画面相得益彰。
      如“红叶凤雏”,飒飒金风,孤傲的枫枝衬着枯石,尚余几片红叶,浓郁似鲜明血点,“团团凤雏,鸣声啾啾,相互觅食,其乐悠悠!”,好一幅清秋野趣图!又如“菊黄蟹肥”,横倾而出的是肥硕蕉叶上面面相觑的双蟹,怒放的秋菊隐逸一角,兀自灿若真金;“依样画葫芦”,几支墨藤缠着金黄葫芦,空灵流动,心不在焉的翠鸟,大概是偶然掠过,凝眸回望若有所思。
      张人希酷嗜画荷,两本画册,白荷红莲的篇幅占了大半,大抵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吧,他笔下的荷塘荷叶荷花仪态万方:“秋影”是一纸灵韵嫣然的淡墨,满而不溢;“荷塘秋雨”水珠跳荡,荷叶似墨云翻滚;“池趣”,丰姿绰约的荷花蕴在茫茫烟雨中;“风雨秋莲”几乎要抛却了墨色,金黄的枯叶,在画面上晕染着,晚开的红莲与成熟莲蓬在寒风中并肩而立,这是晚秋灿烂的景致。
      他很少画俗艳的牡丹,“国色天香”里的牡丹,仅以淡彩晕染,倾斜不经的花瓶,衬以家常茶壶杯盏,最有意思是右上角的题辞,大意是牡丹有色无香,大似不通文墨之美人,却阴差阳错被世人尊为花王,贮之琼壶金屋,实为侥幸――明讽暗喻,淋漓尽致!“馋”则无花无鸟,惟馋相毕露的黑猫与正在追尾嘻戏的金鱼,画面单纯,题辞亦简短,静悄悄的却令人浮想联翩。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张人希先生深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醺陶,为人坦荡刚正,待人诚挚,嫉恶如仇,他的水墨写意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形简意赅却十分耐读,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在他的花鸟画中,雏鸡水鸭往往一派纯真,憨态可掬,其它鸣禽则常常显得突兀怪诞,颇有一点冷眼向洋的味道,他的墨梅,多半是枯墨跌宕,恰如其分凸现了凛冽寒风中的铮铮铁骨,令人想到元末明初善画梅花工于诗文的隐士王冕。
      可能是工于旧体诗的缘故,张人希画面上的题辞均含蓄隽永,读之意趣盎然,加上他冶印古朴,行书秀逸,隶书潇洒而有汉魏风骨,与大写意的水墨丹青,浑然融为一体,值得你反复咀嚼,且其味无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这不仅仅是艺术功力的问题,我想张人希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内功”,至今还有如此旺盛的艺术创作能力,晚年作品愈发的炉火纯青,主要是他深谙做人和艺术创作的真谛,用张人希自己的话说,书品诗品,更重要的是人品,而无论是书品,还是人品,皆离不开学问修养,人的学问修养,可以来自书本,亦可以源于生活,源于良师益友。张人希自幼酷爱艺术,博览群书,亦饱受生活磨砺,最难得的是,他在广泛结交天下名士的时候心襟坦荡,一片赤诚,并无任何的造作与媚态,在人格上艺术上均能保存自我,惟不流失自我,方能取他人所长,故他深得名家精髓。
      何满子先生说他是孤介的,是骨子里绝不随俗附众的,“不孤介就无执着,不执着就朝三暮四”,何先生是张人希四十多年的旧交,一语便可道破“天机”,正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孤介,使得张人希对朋友对艺术一往情深,要不是这种孤介,一个只有两年半学历的穷孩子,何以成为当代诗书画俱绝的名家?
      【责任编辑 苏惠真】

    推荐访问:乾坤 只留 散文 清气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