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爱情短信 > 正文

    【警惕公共服务失衡撑大“公平鸿沟”】 城市病 公共服务供给失衡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6 04:48:36 点击:

      改革三十多年,国强民富相得益彰。但毋庸讳言,在国民福祉日增同时,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鸿沟也水涨船高。医疗保障呈现群体差异,城乡文化消费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同处一城,一些家庭治不起病、看不起电视、上不起学……
      不能造福于最广泛民生的经济活动是“不经济”的,是人类行为的异化。民生产品必须体现公共性、普惠性。换言之,公共服务消费权的公平,是确保民生福祉公平的“起点”。公共消费不公的害处显而易见。人的发展能力(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等)取决于消费,消费就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留学生与文盲对教育产品的消费就有天渊之别,竞争力也显然悬殊。因此所谓起点不公,实际上部分是由消费不公造成。而作为“兜底性”的公共消费的不公,更与起点不公相叠加,加剧起点不公,从而导致人的发展能力呈现贫者愈低、富者愈高的“马太效应”。
      例证举目皆是。外来工小学屡遭取消,问题校车吞噬幼小生命,农民工在公共福利上与城市格格不入……且不谈农村小学的“质”,其“量”也日渐萎缩――研究表明,在政绩思维或“便于管理”考虑下,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急剧萎缩,每天约有59所农村小学在消失。1990年,我国的村校比为1.07:1,基本上“村村有小学”;到2009年,村校比已扩大到2.56:1。其结果是农村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寄宿低龄化。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义务教育表面上的“质量提升”背后,却是农村学生极大的不便、上学的高成本,被迫辍学可能性增大。公共服务的差异化、歧视化,带来更大的机会不公。
      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就在于千方百计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有效供给。公共产品消费权的公平化,体现政府以“有形之手”对起点不公的校正,介入、嵌入到个体、家庭及群体发展的循环中,从而改变下一轮经济循环的轨迹,以更公平的公共消费为起点,阻止起点不公的代际传递与遗传,通过公平的义务教育权给寒门子弟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公平的健康保障权给矿工一个更有希望的明天……
      那么,公共财政如何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务?
      一方面,向弱势群体适度倾斜公共服务。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法很流行,这对“富人享用更多公共品资源”的“不均等化”是一种回归,但进一步想,“均等”就是“公平”吗?恐怕未必,基于弱势群体对公共品资源的“争取权”相对更弱,按照“矫枉必须过正”常识,欲达公平,必须倾斜。而且,对弱势群体而言,公共服务哪怕些许改善,其“边际效用”也会很高,对提升社会整体幸福感效果亦更佳。广东提出并着力改善“底线民生”,客观上与这一逻辑是契合的。
      另一方面,谁才是效率最高的公共服务提供者?由政府提供最让人放心,但往往也是低效的;由社会组织提供是大势所趋,但“半官方”和“垄断”的身份也往往导致公信力流失;由企业提供效率最高,但往往出现市场失灵的盲点。如何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仍需求索。但毋庸置疑,不管谁来提供,必须主要由公共财政埋单,这也是公共财政责无旁贷的义务。

    推荐访问:鸿沟 失衡 公共服务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