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幸福教育”:实现美好愿景的新起点_新起点新愿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3 04:51:40 点击:

      幸福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实现“教育的幸福”和分享“幸福的教育”是学生、教师乃至全社会的美好向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
      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把幸福定义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的,属于一种未来的利益。
      联想到“幸福教育”,其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对学校心驰神往,希望到学校去学习和生活,学习的过程是幸福的;教师在学校里工作是轻松快乐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舒展的,工作的过程是幸福的;教育能够带来人们预期的结果,家长和社会能够从心里真正感到满意。
      “幸福教育”应该有能让人获得幸福感的教育环境,是一个人们致力于创造、感受、追寻幸福的教育过程,让每个人的个性与潜能获得充分发展。
      一、基于师生的生活和发展
      “幸福”首先是感性的。良好的学校环境能让人身心融入其中。师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除了工作和学习,还有生活,而生活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点。如果基本设备不完善,校园生活充满困难和不便,校内成员生活处处受阻,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他们的“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
      师生个性是否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是“幸福教育”的又一重要标志。充满希望的“幸福教育”对于人生发展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在趋利避害的人性基础上获得顺乎时代的发展和享受,获得人生发展需要的满足感。自我发展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合乎万物、合乎规律的人生追求,是“幸福”在教育发展实践中的显现。“幸福教育”必给学生、教师提供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满怀人生发展的美好愿景。
      二、建构学校幸福文化
      “幸福教育”的建设有赖于“幸福文化”的建设。“幸福文化”指向于人们精神的自由愉悦以及心理感受的健康充实。要让校园内的每个个体都浸染于充满幸福气息的特定的学校文化之中,形成内外环境和谐、个体情志愉悦的共振效应。
      顺应“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一种以同舟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充满健康时代气息的氛围,一种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运作的有序状态。就其结构体系而言,主导形态应该是以关怀伦理为导向的领导文化,关键形态是以互动启智为导向的课堂文化,核心形态是以互利合作为导向的人际文化,基础形态是崇尚审美品位的物质文化。
      以关怀伦理为导向的领导文化是以关心、公正、尊重为特征的德性领导文化,是现代变革型、魅力型、愿景型领导所共有的文化特征。相对于管理制度而言,领导文化是更高层面的文化建构。领导的文化力量可以紧密团结学校成员,可以激发师生的热情,形成学校特有的价值观。
      倡导互动启智为导向的课堂文化,是幸福教育观下课堂生活的应有之意。课堂生活是学校文化的凝炼,是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和谐共生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丰富,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学生享受今天的幸福人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和潜能。因此,尊重、交流、对话、启智是课堂中师生间自然的相处方式。基于强烈学习动机和浓厚兴趣的自觉自愿的教学互动过程不仅是课堂教育最美的花朵,而且是师生感受“幸福教育”最美的音符。
      互利合作的人际文化,首先强调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合作共事,要求校园中各种角色举措得当,各种因素共处共存、互补互济,由此形成建设性的合力。学校人际关系包含领导、教师、家长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关系的每一方面都各有特点和需求,唯有彼此尊重,求同存异,以善意回应善意,才能创造多样、和谐、互利、共赢的校园秩序,构建幸福学校。
      学校物质文化是幸福教育的外在标志,校园建筑、景观设计、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传达着学校的教育审美观和价值观,其陶冶、孵化功能会直接给人以向往美好事物的动力。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并可以因此约束自我、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奋发进取,其表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力量,而是物质中的“文化”的精髓,既给人以感官的冲击,又给人以心灵的哺育。
      三、设置学校“幸福课程”
      “幸福教育”的探索有赖于每个学校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各具特色的资源和条件,创设“幸福教育”的工作秩序。要以“课程设计”为突破口来提升教育的幸福品质。努力建构满足师生身心需求的“幸福”课程,除了在学科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融入“幸福因子”,还要专门创设以“幸福”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如,选取关于平凡人幸福的故事、感人的瞬间、生活中的亮点或者成功的案例等,编辑成校本教材,或者设计成活动。以此为载体,引导师生关注社会的进步发展,关注周围生活的美善,超越自我狭隘的思想疆域,以辩证的视角回应社会、学校、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的各种需要、欲望,形成积极健康的追求。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身心,将幸福的体验与伦理的规定结合起来,去分享“幸福的教育”。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第五中学)

    推荐访问:愿景 新起点 美好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