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句子 [在想象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0 04:53:14 点击:

      摘 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的共识。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离不开想象。进行想象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 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正是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的契机。因此,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多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因此我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联系自己长期的语文教学实际,总结了几条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一、激发情感诱发想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语言生动,情节十分感人。这类课文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例如《月光启蒙》一文描写小时候我在月下听妈妈讲故事、唱童谣的事。教师运用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和指导,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首先用轻缓的语调朗读课文描写乡村优美景色的部分,再以亲切语调朗读母子两人月光下对话部分的描写,感染学生,最后以深情的语调读出对妈妈的怀念之情。随着情感的交替,学生自然而然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想象,感情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深深地被课文所感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多利用此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象,以读促思,读中领悟。
      二、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这里所说的“想象”是要求学生看图时联系课文内容,对照与挂图相关联的图外事物,然后用语言来表达。例如第十一册中的《最后的姿势》一文开头这样写道:“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看图引导,同学们,你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和人们的反应?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可能看见的事物、景色。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本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文,也要备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文中插图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三、抓住文章“缝隙”激发想象
      文学作品要求内容精练,主题含蓄,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地叙述,总会在文章中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缝隙”。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缝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展开,这样能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发展想象能力。例如教十一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其中有一段话“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描绘一下高原风雪或雷轰点击的情景。(天空的变化,风的特点,周围的事物,柳树的姿态……)过了一段时间柳树又怎样了?有如课文《爱之链》中有一道题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可让学生想象,乔依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四、利用结尾“空白”补充想象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终而意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补充想象。例如《草原》一课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尾。教学时引导学生去创造补充是很有必要的。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经过想象,学生会对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得更加透彻。教师要适当地利用此类结尾“空白”,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想象训练,课后还要求学生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让学生补充、创造、多想象。
      五、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想象有其科学原理,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方法,使其学会如何进行想象。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能有所创新。比喻。根据两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一种事物想象成另一种事物的方法。例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草原》)把人群想象成彩虹,写出了服装的漂亮和心情的愉快,形象生动。拟人。即把物想象成人。例如“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青海高原一株柳》)把柳树当作人来写,充满情趣。夸张。即把事物的某个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方法。合乎情理的新颖夸张,是创造想象的生动体现。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就是以生动的夸张写出了瀑布的壮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想象方法,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孩子能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日积月累的想象中提高创造能力。

    推荐访问:想象 表达 训练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