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思考] 绘制图书馆图书流通业务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2:37 点击:

      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图书馆文献收集的目的就是为了流通,为了提供给读者利用,以满足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在网络这个新的环境下,面向读者如何开展优质、高效的流通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变化
      
      流通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是读者服务工作的窗口,用于满足读者纸印本书刊的一般性借阅需求。长期以来,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制约了流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使其成为图书馆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部门。
      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流通服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办理完图书的借阅手续,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革也使其服务创新得到技术保证。目前,图书馆的联机书目查询系统使读者在校内任何一台机器上都可查询到某种书刊馆藏情况的详细信息,使读者目标明确地直奔书刊所在地。读者可以在网络中查询到自己的借阅信息(包括借阅时间、数量、何时归还等),并可在网上办理预定、续借手续,大大节约了读者的时间,提高了书刊利用率。
      其次,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的运用,也为图书馆馆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凭借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流通子系统,可以统计出各类图书的流通状况以及读者的图书需求趋向等,这些数据可成为研究读者工作的最原始、最可信的资料。
      此外,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环境的新变化也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操作技能、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等将成为流通服务工作人员的必备素养。
      
      二、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带来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全面改革,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质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计算机取代手工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的重复,并把图书馆员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在高校流通服务过程的实际操作中也普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计算机及条码技术的管理
      实行计算机及条码技术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缩短借还时间,即方便了读者借书,又可查询图书去向。采用计算机管理后,图书流通管理虽可达到准确、快捷和方便,其操作过程也极为合理、简便。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下几点是易出现的状况:图书数据录入人员由于一时疏忽,将图书数据录错或漏录,造成读者借阅信息与所借图书不符,以至读者花费很长时间才找到的图书因条码无效而无法借阅;重码现象使得不同的图书有相同的条码,给工作带来混乱;读者集中时,操作人员容易将读者的借阅证搞混,使读者的借阅信息出现错误;流通自动化系统运行时会出现故障,造成死机,使已经借或还的图书读者链强行断掉,造成借阅信息的差错;扫描仪经过长期使用后,反应不灵敏,影响条码的读准性;条码被涂划,扫描仪无法阅读。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图书馆员要加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具备设备维护能力,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出现非正常情况要及时纠正,不能解决要及时汇报,主动争取技术服务部门的支持。
      2.书库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流通服务工作中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图书借阅效率。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实现了开架借阅。读者可以自行进库选书,虽说馆员省去了跑库找书的辛苦,但因读者对书库排架体系比较陌生,加之读者面对多种图书可以随手翻阅的诱惑,使得读者借阅量无形增加,排架劳动强度也非常大。另外,有的读者把条码涂上色、搞坏、甚至撕掉、偷换,严重妨碍了图书流通和工作效率。因此,要重视强化对书库的管理。书库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开架借阅的成败。笔者认为加强书库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岗位考核责任制,实行定额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书库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范围,制定岗位工作细则,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搞好书库的管理;合理配备人员,发挥不同层次人员的优势,使书库管理高效率运转。书库管理人员除了借还书之外,还应该做好整理图书、维护借阅秩序、做好读者辅导和读者宣传等多项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应考虑配备一定比例的中、高级人员,采取人员高低组合,业务分工合作。
      3.随书光盘的管理
      近几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随书配套光盘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一种资源走进现代图书馆。随书光盘基本上包含了该书的全部内容,有的还增加了对各章节的简要提示及一些图形的演示,成为图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利用这种资源,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方法。由于随书光盘并不随书流通,读者要求借阅光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的使用。为了使读者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随书光盘,我们应规范光盘的分类著录,可以和图书同时编目、统一验收、统一入库、分处存放。由于光盘容易损坏、不能直立排架等特性,须制作特殊的光盘流通柜。柜子由很多抽屉组成,每个抽屉内分为若干个存放光盘的格子。每个格子的编号与书的排架一致,即按检索书号分类排架,采用开架方式由读者自己查找。把图书放置在书库,由流通部按照普通图书一样流通,但在该书的前面或后页加盖有“本书配有光盘,使用读者可到光盘借阅处借阅”,同时加强宣传。比如:在主页上开发馆藏随书光盘的搜索引擎,向读者提供随书光盘的流通管理办法,发布新品入藏信息等。只有采取较好的宣传和管理手段,随书光盘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建立图书统还工作体系
      由于全国各大专院校扩招以及院校的合并,使各高校学生分布区域不集中。我校图书馆原来就跨越两个校区,给各校区读者借还图书带来诸多不便。为方便读者借还图书,我们应加速建立图书统还体系。读者无论在哪个校区借的图书,只需放进图书馆在该区设置的统还箱内即可,图书馆在一定的时间内分区进行统还,在一定程度上可方便读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改进现有的流通管理软件,使读者无论在哪个校区都可以及时归还图书,再由工作人员按馆藏地进行分类,送还各分馆。这样虽然会加大馆员的劳动强度,但可以有效地减少书刊破损,提高书刊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避免读者与馆员的磨擦,提高流通工作的满意度。
      5.加强与读者的信息交流,提高读者自我服务能力
      网络环境下,流通部应该发挥“窗口”作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流通部拥有大量的读者,要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多与读者沟通,听取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心声以及他们的信息需求,加深他们与图书馆的感情,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诚信度。流通部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自身接触读者多的机会,让读者学会在网络环境下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认真细致地指导他们,教会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辅导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上网查询自己的借还情况等,以提高读者电子信息资源的迅速获取和有效利用、提高读者新环境下的自我服务能力。
      6.不断提高馆员业务素质
      馆员素质是影响流通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在流通部门采用计算机借还图书,这只是技术手段的改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人的知识和能力,而且现代化的图书馆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借借还还。馆员在快速办理借阅手续,在接待读者和巡视书库过程中,还要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流通部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牢固的专业知识,应该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基本知识;应具有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应的外语知识,能利用计算机快速获取信息资源和传递信息产品;要熟悉馆藏及其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精通目录体系,能实现藏书、外借、阅览、咨询一体化的服务。我们在加强馆员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的同时要加强对馆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计算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景海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图书馆现代化1998(3):18-21
      2.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3.宁英,邵佳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深化边缘交叉学科服务[J].2003(4)
      4.李嘉琳.中外图书馆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图书与情报,2001(1)

    推荐访问:流通 图书馆 思考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