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述职报告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图书出版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1:29 点击:

      近几年,中央连续下发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把“三农”问题摆在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建议中,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多方面。“三农”图书出版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重要工具。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图书出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繁荣“三农”图书出版事业为目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一、深化出版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明确使命和责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中央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出版工作,它具有双重地位和作用。首先,繁荣出版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综合目标之一。建议在第36条中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出版业具有产业属性,要有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其次是服务属性,即出版业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服务手段,出版是一项事业,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建议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一节中,对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加快教育发展、培养三支人才队伍提出了具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出版业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提供各种载体为之服务。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重。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字字千钧,系着十三亿国人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三农”稳则民心稳,“三农”兴则国运昌。“三农”图书出版工作作为“三农”工作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出版产业的重要门类,要把“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放在事关国情国策、事关提高农民素质、事关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以振兴农业、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认识其作用和地位,并把党和国家赋与的重要职责,贯穿于整个出版工作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出版单位选题规划要向农村倾斜,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中国农业出版社是以出版“三农”读物为主的出版社,建设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我们应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
      
      二、密切联系出版业实际,在宏观背景下看待“三农”图书出版工作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一个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个原则也应是出版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指导原则。实施这一原则的基础如何?出版业的现实情况如何?根据《200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08294种,总印数64.13亿册,总码洋592.89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9.4%,总印数下降3.8%,总码洋增长5.5%。结构方面,一是图书出版品种增加,印数下降,定价增长。二是图书销售数量下降,金额增长。三是图书库存数量增长。从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出版物中可以看出,“三农”读物处在品种、印数双双下降的地位。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结论:一是当前出版业的总态势是图书印数下降,品种、库存增长,发展模式还处于规模扩张阶段。二是图书结构性问题突出。2000年至2004年,图书库存总金额逐年递增的速度为12%、9.1%、15.4%、16%、11.9%。图书结构失调造成库存结构失调。库存过大反映的问题是,图书出版的结构性产品过剩。三是出版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定价带动型和教材带动型。四是发行,以新华书店为主的发行系统正处在缓慢下降的量变过程中,渠道开发和建设的紧迫感越来越强。
      在出版业发展的总态势中,“三农”图书出版继续处在弱势地位,虽然2004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政策,但这一结果仍未改变,且有继续弱化的趋势,品种、印数双双下降就是一个例证。在如何认识“三农”图书出版属性方面,我们认为加强经营是一个方面,更应充分认识其公益性属性,呼吁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应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振兴“三农”图书出版,任重而道远,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三农”图书出版工作
      
      中国农业出版社是以出版“三农”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是“三农”图书出版的主力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我社主力军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在对出版业的宏观分析中,“三农”图书确实处在一个不利的弱势地位,但我社近几年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还是赢得了较快的发展,各项经营指标都优于全国行业发展指标。同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社已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全国优秀出版社、先进科普集体、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三下乡”先进集体、“三农”图书出版先进典型就是我们的品牌、竞争力。经过几次改革,我社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管理水平日趋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我社编辑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无论思想、观念、技能、作风等方面都有更大进步,这是人才兴社战略的基本保证。在大环境中,国家重农的政策环境,为我社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坚信,“三农”图书在“十一五”期间一定有更快的发展。
      第二,把握好“三农”出版规划的着眼点。制定规划必须放眼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只有行业发展振兴了,行业出版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要切实把“三农”出版作为一项事业、一项产业来做,在振兴农业、为农民服务上多做文章。作为农业部直属的出版社,我们要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制定我社的工作任务。比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要形成出版规模,提高质量档次。
      第三,处理好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关系。提高质量是基础。建议指出“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这是质量和数量相统一的科学要求,对出版业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图书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是编辑工作的到位,包括编辑选择和编辑加工的到位。优化结构是关键。一要从公益性层面考虑结构,“三农”图书出版是历史赋予的职责,也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二是要从细化市场层面考虑结构,在成长快、规模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桶金,形成多个亮点。三要从人才队伍知识、技能层面考虑结构,在有保障质量、市场驾驭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发展空间。
      第四,处理好发展速度和最终效益的关系,提高发展质量。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投入产出周期长,年际间差异较大,滚动发展特征明显,市场控制手段少,发展速度与最终效益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提高发展质量,就是提高速度和效益的正相关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第五,创新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图书产品市场竞争力。当前,出版工作陷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就出版社内部讲,品种过多过滥,重复度高,人均发稿量大增,单品种效益下降,从这一点讲我们要控制选题。而图书发行单位则要求要新书,没有新书不发。如何解决这种两难境地?我们无法改变发行单位,你不出新书别的出版社出,只好坐以待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主动出击,寻求突破,即创新内容和形式,用多种形式提高图书竞争力和资源利用率。一是加强图示书出版。图书以图文关系划分,我社以文字为主的图书多,且重复率高,而以图为主的图示书少下,加强图示书出版,创新形式,是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二是加强已有品种的再版修订,通过内容创新提高竞争力,这既是解决两难的一种手段,也是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的重要方面,要通过图书的再版修订培育品牌图书。我社一些品牌图书都经过多次修订,而发行单位也没有提出出版时效要求。三是把图书的简单重印与拆分、整合有机结合,变分散重印为集中规模出版,靠规模效应淡化出版时效。四是多角度细化图书结构,开发新的图书品种。如价格结构、读者结构、体裁结构、地区结构等。当前还要继续开发单品种、低定价图书,开发以农业管理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图书,开发工具书,开发已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图书类别,如生活书、少儿书。
      第六,要加强科技进步与出版产业的结合,创新出版形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对出版产业的宏观分析中,出版业面临原创力不足、经济运行质量差、数字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经营性问题,但更多的是科技进步对纸介图书出版所带来的冲击。如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75%以上的收益来自在线服务,美国近5年印刷业产值年均递减5%。美国一位出版家预言,今后出版业的出版形态向数字化、在线服务方面发展更快,出版工作要从内容制造者向内容提供者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新技术,把握发展方向,及早考虑新的出版形态的规划和人才素质、物理条件的储备工作。
      (作者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三农 指导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