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正文

    [小学数学体验型学习的实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5 04:57:08 点击: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必须由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学生只有亲自参与体验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化成长的体验。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参与探究、体验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发现的乐趣,增强信心,收获成功。1.体验“再创造”的历程,培养“自主探究”型学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不能把知识简单呈现给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理,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学生在学完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刚才我们探究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那么,除法的运算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马上提出:“老师,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吧。”“那就请大家探究一下除法的运算规律。有这样一道题:商场一天共卖出5箱食用油,每箱10瓶,共收入3500元。求每瓶油售价多少元?”学生求出答案后,我为学生献计献策:“刚才我们总结运算定律时分为三步走:由例题引发猜想—出题验证—实际运用。你们就按照这步骤去探究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探究一步步展开,终于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除法运算规律,学生自主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再创”了数学知识,“自主探究”型学力得到了培养,其成功后的喜悦会激励他们去“再创造”新的数学发现。2.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实践操作”型学力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见教与学都要以“做”为核心,即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放手让学生“做”,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方法。 实践中我常常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猜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在教学《 游戏公平 》时,我设计了一个两人玩瓶盖的游戏:“向空中扔出瓶盖,掉到地面时盖面朝上,甲胜;盖面朝下,乙胜。请问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瓶盖朝上和朝下的概率差不多,对双方当然公平。”我没马上否定,只是叫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我要求他们反复掷瓶盖30次,结果汇总全班数据才发现盖面比较重,容易着地,概率大一些,盖面朝上和朝下的概率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游戏对双方并不公平。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在“做”中体验到动手操作的快乐,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再如,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5厘米的圆锥形钢坯,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的圆柱形零件,求它的高是多少厘米。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锥形与圆柱形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我让他们用橡皮泥先捏一个圆锥体,再捏成圆柱形,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虽然形状变了但体积没变的道理。“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教师讲和看别人做远没有自己亲自实践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来整合和改编教材,将教学内容预设成物化的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型学力,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3.体验“说数学”的氛围,培养“合作分享”型学力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交流”充分体现了一个“说”字。“说”数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内心的思路,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并完整地表达出来,这对减少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无不将学生的“说”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之中。① 引导学生审题时“说”。说已知、未知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解题的思路和书写是清晰而完整的。② 引导学生说思路。思路明确清晰,解题方法才会正确。③ 引导学生说数量关系。④ 说列式。⑤ 说法则。扎实有效地运用法则,能使整个运算清晰、准确、快捷,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说的体验,巩固了数学知识和运用法则,锻炼了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的预设中要有学生“说”的安排。方式有:① 个人汇报时无拘无束地“说”。教师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敢“说”的氛围,少一些提醒和干扰,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自信地表达。② 合作交流时畅快淋漓地“说”。③ 课前课后“说”。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新知,说出理解的重难点;课后让学生小结知识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交流的时空,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氛围,激励学生通过“说”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合作分享”型学力,真正实现乐学数学,学好数学。4.体验“用数学”的实感,培养“介入生活”型学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能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用到米、厘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例子;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这一特性,比如为什么自行车车杠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汽车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方的为什么不行,等等。这样让数学学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的数学意识。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了“比例”后,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我将一把米尺笔直地插在旗杆边,太阳把旗杆和米尺的影子投到了地上。根据这影子的高度能否算出旗杆的高度呢?大家通过观察和计算发现了旗杆的实际高度与米尺高的比等于旗杆影长与米尺影长的比,很快算出了旗杆的高。这样既发现了新知识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体验到了“用数学”的实感,培养了“介入生活”型学力,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是一种体验型学习,学生只有全心投入和深切体验到知识的能力,才会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从而成为一种潜能、一种素养。教师要给学生一片翱翔的天空,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尽情地往前走。(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江苏 南通,226300)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实践 体验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