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正文

    嬗变与跨越 嬗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55:50 点击:

      海纳百川,不拒细流。万千企业从高交会出发,继而滚雪球似地成长,最终汇聚出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事实上,这也正是以“世界科技第一展”为目标的中国高交会的愿景,同时也是深圳崛起的城市密码。
      提起深圳的发展历程,总会不觉地回溯到30多年前毗邻香港的那个小渔村。在一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缔造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奇迹,纵使置于世界视角,深圳也是一个城市崛起的特殊样本。
      五大经济特区中,为何深圳发展最好、创新力最强?一个权威的答案是深圳城市文化的创建。国家的经济开放政策、没有既有的文化束缚,以及深圳人的努力,使深圳绽放出了充分的活力,进而不断崛起。
      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匈牙利公司CEO乔巴看来,深圳的发展足以用神奇来形容。俄罗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专家联盟副总裁波波夫·盖纳金更是给予深圳以最高的评价:“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并不好,但深圳展现给我们的每个方面,似乎都在进步。”
      来自海外人士的中肯评价,表明了深圳速度与深圳奇迹所带来的震撼效应。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正是在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和奋斗者,共同构建了深圳的包容文化,进而走向持续繁荣。与此同时,深圳的未来之路在绸缪者的眼中渐趋显现。在第十四届高交会组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勤市长明确表示深圳要在过去创造过深圳速度的基础上打造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
      “把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而且这个质量要体现在全方位。不仅是经济质量,还包括社会质量、城市的质量、文化质量、生态的质量以及人文各个方面的质量。”许勤市长说。
      中国高交会的品牌,则无疑是深圳发展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窗口与平台,过去的十四年,高交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创新方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许勤市长看来,有着“中国科技第一展”美誉的中国高交会,已成为“一张体现深圳发展水平和产业特征的亮丽名片”,诠释着深圳发展的创新因子。
      平台
      安轩集团董事长陈洪非常认可高交会的平台作用。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会展中心展示其公司的拳头产品——智能摄像头。这本身,就是对高交会平台推广作用的认可。
      在中国高交会步入第十四个年头之时,人们仍会记得像腾讯、朗科这些在高交会举办之初便参与其中的企业,正是当年略显简陋的会场,让这些创新型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和最初遐想,进而成长为今天的明星企业。
      在2010年第十二届高交会上,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做了一次主题演讲,谈到曾为凑出必须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高交会这个平台,腾讯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的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马化腾谈到的这笔风投数额是220万美元,来自IDG和盈科数码。钱虽不多,却足以激发出这家明星企业最初的能量。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年来已有超过230家企业借高交会平台实现上市,这也是大批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展高交会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斯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滨坚信他掌舵的本斯集团便具有这种实力。
      张滨清晰地记得,第一届高交会时,姗姗来迟的初生本斯,成了中国高交会的大赢家。凭借着这个被同行誉为“营销天才和技术控”的创业者,在第一届高交会上实现了5000万元的成交额。第二年本斯再接再厉,将这个数字攀升至8000万元。张滨也没有想到,这个数字会在第十四届高交会上攀升至2亿元。
      回想本斯十几年崛起的奇迹,张滨始终不忘1999年的第一届高交会,因为那是本斯腾飞的起点。一定程度上,创新力强劲的公司、企业对高交会的认可,正是这种历史与现实交错的因果情结。
      出海
      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不见好转的经济背景下,对于一个以国际化为目标的高科技展览而言,挑战意味不言自明。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高交会仍然可以迎来高朋满座,这无疑是高交会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诠释。据深圳市政府高国辉副秘书长介绍,第十四届高交会的国外参展团的展商和买家,要比十三届高交会上增加了一成,也就是增加了10%左右,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高交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嬗变与跨越的成长史,是中国高科技脱颖而出的重要篇章。在1999年横空出世之时,高交会便摘下了“中国科技第一展”的荣誉。高交会的起点之高,为世界瞩目。从第一届高交会时的5个外国政府、21家跨国公司参会,到如今第十四届高交会上的20个国家33个外国展团参展,高交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实现了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双重跃进。
      从2005年高交会首次走出国门算起,高交会海外分会已经走过了七年历程。迄今为止,高交会已先后在奥地利、西班牙、芬兰、匈牙利和以色列五国举办了分会,实效性进一步彰显。今年6月在以色列和匈牙利举办的高交会海外分会,更是吸引了来自瑞士、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的众多企业,高交会的国际影响力与辐射力今非昔比。
      事实上,在过去七年时间里中国高交会海外分会无论走到哪里,均是欢声一片。邀请深圳市政府和中国高交会组委会举办分会的国家越来越多,这反倒成了高交会组委会的“甜蜜负担”。
      高交会海外分会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一套简单的自然流程,即中国企业随高交会走出去,找到了对接的企业,新技术与新产品源源而来;外国政府部门与企业纷纷来到深圳,确定投资与合作的意向,最后满意而归。
      2009年11月,匈牙利政府前总理久尔恰尼在深圳参观了比亚迪与金积嘉电子等企业之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他说很多中国创新力很强的企业并不为外国熟知,而高交会充当了这些企业走出去的平台。
      2010年11月,以色列工业、贸易和劳动部总司长沙龙·凯德密对本刊记者表示,深圳将高交会打造成“世界科技第一展”这个目标,也许用不到十年时间便能实现。
      2011年11月,芬兰劳动部常务秘书、副部长埃尔基·维他宁造访高交会时对本刊记者坦言,在芬兰人眼中深圳就是中国的硅谷,中国高交会则是中、芬两国之间经济与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   2012年6月,以色列亚洲商会主席、前工贸部部长兰·科汉致辞时表示,华人与犹太人拥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是双方能够成功合作的深层次原因。以色列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热情持续不减,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高交会以色列分会的以方负责人Neta Gabrieliy女士解释以色列分会受到欢迎的原因时说,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中国市场视为未来的希望,尤其是过去两年,它们通过高交会成功找到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和伙伴后,这个平台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了。
      今年的第十四届高交会部长论坛与往届相比规格再度提高,以色列通讯部部长莫什·卡隆、老挝科技部部长波文坎·冯达拉、厄瓜多尔电信与信息社会部部长海梅·鲁伊斯、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伊什特万·乌伊海伊、以色列工贸部首席科学家艾维·哈森等多国部长级官员都确认将出席论坛。
      待续
      事实上,不仅是来自世界范围的关注目光,即使是深圳人也在不停自问,一座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小城何以成为今天的创新之城。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总结,很多国家和地区是通过高交会了解深圳的,随着高交会和文博会两个展会在国际的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世界关注深圳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名片。
      一个展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足以令人惊奇。而一个展会不断地实现质的飞跃,并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用奇迹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宏伟的目标与现实的努力之间,总是诠释着天道酬勤的定律。
      对于“世界科技第一展”的筹谋与设想,深圳人有着充分的准备与积淀。当深圳市市长许勤说出深圳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力争让中国高交会成为“世界科技第一展”时,所坚定的更是决策者的信心与努力。
      源自特区深圳的政策、投资和创新等各方面的良好环境,给诞生于此的中国高交会以腾飞的基础;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十大部委联合主办的撑托,为高交会的持续发展插上了翅膀。很难将高交会的14年发展归因于某一个方面。某种程度上,正是从内到外的一种合力,让中国高交会的平台作用日益彰显。
      海纳百川,不拒细流。万千企业从高交会出发,继而滚雪球似地成长,最终汇聚出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事实上,这也正是以“世界科技第一展”为目标的中国高交会的愿景。
      作为中国高交会的重要推动者,从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到高交会组委会的具体执行人,每届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时,最感慨的便是总有新的亮点可讲。中国高交会在海外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参展国家与企业的增加,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换代,展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持续的进步对于组织者而言既是惊喜,同时也是压力。庆幸的是,永不自满的高交会人,一直在向着“世界科技第一展”的目标奋进。如果说中国高交会是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重要平台的话,那么特区深圳无疑是高交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深圳总体的科学规划与发展,让包括高交会在内的一切提倡创新的事物,均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几乎与国家十二五时期的七大产业振兴规划同时,深圳在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产业实施了振兴规划。“特区深圳的创新与活力,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这种与国家战略的高度一致。”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高交会,将全面展示中国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的优秀成果,包括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移动通讯等领域的高科技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高国辉说。
      在高交会正式开幕的前夕,深圳大街上已经随处可见中国高交会的宣传海报,这个卓有影响的会展,某种程度上已经镌刻入了深圳市民的生活,科技、创新与转型,也是他们口中常闻的词汇。此时,站在即将封顶的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的大楼上眺望,可以清晰地一览深圳湾的美景。环顾四周,包括华润置地、数字音乐基地、腾讯、深圳大学等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标志性建筑一览无余,这些建筑或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建设着,或者是以地标的形式彰显着深圳在“港—深—莞—穗”的资本互动与经济合作枢纽中的独特存在。来自世界范围的五百强企业,正向着这里涌进。因为这里的创新因子,因为这里的投资环境,更因为这里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深圳与高交会的融合,就将为这座城市提供更好的影响力,更大的创新机会……,它将在全新的领域内迎来全新的环境,会迎来国际更多的参与者,来通过这个平台形成更好的创意,创新的新机。”高国辉副秘书长说。
      一座智慧城市的集聚效应,尽在此地此时。

    推荐访问:嬗变 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