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人大政协 > 正文

    数学课堂乐园 [数学课堂:学生知识、情感的乐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52:43 点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注重学生的灵性开发,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儿童天生好动,这是一种本能的体现,对于外界的陌生充满着好奇,儿童需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从多角度去感知和认识和学习,作为老师应将儿童的这种本能正确、科学的引入教学中,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发的动口、动手、动脑,在思考、感知中认识和学习,且不乏乐趣。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特点:大部分学生对看到和想到的都敢于说出来,毫无顾忌,并且想法独特,在教学中应好好利用学生敢说、敢想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灵性得到很好的开发。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可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生活的具体情境进行教学,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可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5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5元得27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5减5再减3得27元;还有的小组认为5减8不够减就用15减8得7,再加20得27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
      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探索求新求异的思路。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苹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苹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苹果的重量,再把苹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苹果重量是正方体苹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等等。待学生说完后,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苹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老师的教学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数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
      (责任编辑:王华峰)

    推荐访问:课堂 数学 乐园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