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qq空间 > 正文

    最通俗易懂的世界历史书 通俗历史书究竟该怎样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2:56 点击:

      历史从来没有变得像现在这么受追捧,历史书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趣好读。这些读起来让人上瘾的历史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阅读热潮,这些通俗历史书让人愉悦甚至娱乐。热闹过后,不禁反思,我们从中到底读到了些什么?我们读到的历史是真实的吗?那些从历史中总结出的规律、智慧真正滋养了我们还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功利和浅薄?
      
      通俗历史类图书热的缘起
      
      历史类图书的通俗化是从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字的《万历十五年》开始的,1982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他的大历史观,历史随笔的写法,颠覆了传统历史书的晦涩,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叙述勾画出历史的大脉络,兼具通俗性和学术性,此书出版后一版再版。黄仁字与后来的吴思(《潜规则》《血酬定律》)和余世存(《非常道》)属于历史书通俗化的开路先锋。
      脱胎于《百家讲坛》的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一年内多次重印,引发“正说历史”系列图说的出版热。2005年通俗历史类图书开始升温。2006年《品三国》以首印55万册、14%的版税为通俗历史类图书的大举畅销拉开了序幕。阎崇年、纪连海、王立群、易中天等人的书是通俗历史书升温时期的代表。这些书与大众的亲和力更强,加进了调侃,幽默,人生指南等作料,有些大话历史的味道。
      以网络写手崛起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创造了通俗历史类图书热的奇迹。当年明月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他以小说的笔法将历史故事化,分析皇权体制下权力游戏的规则,尽量将故事准确到言必有据的程度。他也依然延续着评书的风格。
      袁腾飞无疑是2009年最耀眼的通俗历史类图书的作者,受欢迎程度直追几年前的易中天。2008年他的高中历史课的讲课视频被放到网上后,点击率居高不下,被网友热捧,号称“史上最牛历史老师”。之后在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出尽风头,《两宋风云》《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本书成为销售火爆的畅销书。同时他也成为最具争议的作者,《两宋风云》涉嫌抄袭,并有常识性史实错误。有人用“袁腾飞们讲史”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批评其对待历史的态度。
      
      争议和质疑
      
      其实,对于通俗历史类书和他们的作者的褒贬之声一直没有中断过。他们以或调侃或幽默辛辣甚至娱乐八卦的方式,通过充满细节的生动故事把原本冷冰冰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让阅读历史变得有趣。也正缘于此,他们所讲述的历史的真实性、解读历史的价值取向备受质疑。
      
      历史的真实性
      
      从近几年通俗历史类图书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阅读起来有趣好看是这些书的共性,好看大众才会接受,这已成为共识。然而,当历史被通俗化以后,它离历史的真相有多远呢?批评者认为,通俗历史仅仅是文化快餐,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历史就等于故事。至于历史的真正内涵还远远没有触及到。对此,我们不禁要反思,历史究竟是什么?
      法国年鉴派大师犹太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认为:“自古希腊以来,历史便承担着叙述即时发生的事件真相的使命,真实(无论它是否存在)是历史的最高价值。”历史本来就是叙事,如易中天所说历史原本应该鲜活。然而,无论趣说、妙说或调侃说,都应该在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说中,让人们了解相对真实的历史。无论历史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的真相始终要坚持。
      
      解读历史的价值取向
      
      有学者指出,某些书过多地解释了权术,较少阐释人文理念。没有历史观的历史,没有人文理想的历史,没有大敬畏的历史,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事件,一堆由个人智慧决定的偶然性。
      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呢?贺雄飞认为:“历史是一把打开现实的钥匙。如果不能从历史中找出规律,不能从历史中总结出智慧,那就是用历史故事来消磨无聊的时光。”
      心理按摩,成功励志,权术谋略的确迎合了大众最迫切的心理需要,然而,历史的智慧远不只心灵抚慰。人格的塑造、道德与社会秩序的规范等大智慧,虽然立意高远,与大众有一定距离,但从更长远来看,这种“资治”――有资于治道,亦资生――汲取人生滋养的大智慧才更有价值。
      
      2009通俗历史类图书面面观
      
      对于当下的通俗历史类图书,有人用狼烟四起来形容。就在国庆前夕,搜索几大图书网站2009年出版的通俗历史类图书有上百种之多。
      系列丛书
      历史类系列丛书一般选择几个朝代,每个朝代分别独立成书。
      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新阅读丛书”,包括《春秋那些事儿》《战国那些事儿》《晋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很多读者因为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冲着“那些事儿”去买来读的。虽然对这套书的评价见仁见智,但整体上来说都不及当年明月写的“那些事儿”。
      中华书局的“跟大师学国学”丛书既包括历史也包括文学,作者都是大师级人物,其中历史类包括:《三国史话》吕思勉著,《中国史纲》张荫麟著,《明史讲义》孟森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唯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这本书成为易中天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三国史话》194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目前在市场上有多个版本。《中国史纲》原为高中历史教材,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目前在市场上也是版本众多。《明史讲义》是明清史研究开拓者盂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授课程为明清史,分作两年轮授,今年明史,翌年清史。讲义也分作明史、清史两部。《清史讲义》不知为何没有编在这部丛书里。
      
      诸多亮点
      
      易中天在2009年先后出版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和《我山之石》,而且都是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解读,为什么思想内容差不多的书要出两本呢?易中天是这样说的:“我把《我山之石》称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快捷版”。打个比方,后者是“大规模作战”,前者是“轻骑兵突击”。它读起来更轻松,也更流畅,可以直奔主题,直接接触先秦诸子的思想。而且,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就必须用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概括和说明。这又必须对先秦诸子的思想反复咀嚼,加以提炼,结果它的思想性反而强了。不过这样一来,一些内容就只好忍痛割爱,学术上的来龙去脉也无法交待。这是《我山之石》不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地方。我的设想是:只需要基本了解先秦诸子的,请读《我山之石》;希望了解得详细一点,请读《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需要深入了解,有所研究,请读原著。”
      《姑妄集》和《大实话:历史与现在》是张鸣在2009年出版的两部历史文化和时政评论的随笔集,既有历史知识,又有锋芒毕露的观点,依旧延续了前两部畅销作品《历史的坏脾气》和《历史的底稿》中一贯幽默诙谐的文风。谢泳的Ⅸ靠不住的历史》通过对史料的考证以求了解历史的真相。雷颐的《历史的进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是观点鲜明的历史随笔集。
      日籍华裔作家陈舜臣2009年在中国出版了5本通俗历史类书,《西域余闻》《甲午战争》《太平天国》《儒教三千年》《中国历史风云录》。陈舜臣祖籍福建泉州,后移居台湾,从祖父起侨居日本。他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以历史小说走红日本,写作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小说家。他的历史书从十多年前开始在中国翻译出版,直到最近两年翻译出版的数量才多起来。其笔下的作品值得我们关注。
      综观通俗历史类书,虽然书的形式不同,或以历史故事出现;或以史料考证探求历史真相,阐述不同的历史观点出现;或以宏大的历史观勾勒出历史发展大脉络出现,但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无疑是区分书的质量高下的重要方面。通俗历史类图书狼烟四起之后,我们更期待上乘作品出现。

    推荐访问:通俗 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