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公共图书馆信息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1:39 点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新农村的信息服务,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适用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我国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多集中在大城市,其对象也多是政府、高校和科研部门,恰恰忽略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9亿多农民和广大农村”[1]。闭塞落后的农村仍是我国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最薄弱的地方,城乡严重的信息资源不平衡导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1.农村公共信息产品供给方式单一
      由于农村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居住分散,消费难成规模,因此,我国农村信息产品供给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目前仍只以政府供给为主,造成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城乡差距大等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涉农信息资源不足,质量不高
      目前国内虽然建立了一些涉农网站,但数量较少,缺乏生命力,涉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缺乏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且分散、凌乱,满足不了农民对信息的多样化要求。
      3.农民信息素养较低,缺乏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需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查询和利用信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而广大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往往缺乏有效的获取信息能力。如有些地方的农村虽然家里配置了计算机,也安装了宽带,但连基本的上网都不会。即使能够上网,也对获取网络信息的技术和途径毫无概念。信息素养的缺乏使农民对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产生了隔膜感,我国农村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得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农户比率只占全国农户的1%[2]。
      
      二、公共图书馆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公共图书馆走向社会,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中倡导的那样“公共图书馆是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3]。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以往,公共图书馆曾尝试了不同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开放图书馆资源,为社会人员办理借书证,让群众也能够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为农民提供技术资料,送信息下乡;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交易信息平台。
      但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不对称,拥有丰富馆藏的省、市级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显得被动,远水解不了近渴,而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乡镇图书馆因经费、资源等原因,所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都远远达不到农民需要的程度。另外,由于农民信息意识淡薄,很少会走进图书馆。因此,产生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图书馆拥有大量农民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但不能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另一方面,农民由于各种限制和条件,真正能够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利用的非常有限。
      三、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如何让9亿农民共享到公共信息产品,抑制“数字鸿沟”造成的社会信息化转型中新一轮更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发挥尽可能大的农村信息资源整体效益,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建设新农村、传播新文化和培养新农民做贡献。不管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是我们不变的宗旨,也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1.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强宣传培训,实现信息上门服务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图书馆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3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709个,藏书43776万册(件),馆舍面积589万平方米,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85个,从业人员49646人,购书总量为1406万册,购书经费51097万[4]。另外,还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如多媒体光盘盒中外文网络数据库等,能够提供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标准和事实数据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馆藏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大力推广新品种,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朋友家里,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源)与农民(信息受体)之间,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形成一条有效的交流渠道,实现信息上门服务。
      2.发挥网络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服务
      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而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分散管理、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大量信息不适合农民需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共享服务。特别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必须依托大型图书馆,如省馆、各市县图书馆。
      3.发挥图书馆人才优势,加强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服务转型知识服务
      各种类型的农村信息都是国家资源,在其整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应妥善地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类型的农村信息应走向一体化,其目的是使农村信息的检索更为简易、快捷和准确。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这里是指对信息本体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信息的生产、表示、搜集、整序、组织、存储、检索、重组、转化、传播、评价、应用等。通过这些环节增加农村信息资源数量和类型,提升农村信息资源的质量,完善信息服务,方便信息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农村信息资源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在实现农村信息资源衍生的经济价值(信息服务和信息商品的价值)的同时,也通过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而降低其他资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其他资源的升值,增加社会效益。很显然,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种知识型服务应该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情报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承担,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情报信息员加工、组织信息资源的专业技能,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使公共图书馆从信息服务转型到知识服务。
      
      四、结语
      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去研究、探索、总结和实践。相信通过公共图书馆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促进农业走向现代化,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
      
      [1] 张玉香.2005-2006年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K].北京: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6:22-23。
      [2] 李菲.面向农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4):49-51。
      [3] 赵凤兰. 读书关乎民生 鹏城书香浓郁[N].中国文化报,2007-06-02(1)。
      [4]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9):45-50。

    推荐访问:信息化建设 思考 农村 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