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大学生具备的信息素质 [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48:16 点击:

       1 引言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作为图书馆界和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多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具有实用性的、可操作性的、模式化的研究内容太少。信息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图书馆的范围内,信息检索课是其主要平台。没有全国性的权威机构和相关协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没有相关的政策机制作保障;没有全国统一的评估标准;重理论轻实践等。使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开展陷入一种无序的低水平的状态。
       笔者认为,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应侧重以下内容: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实践化、具体化;具体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素质教育规模扩大化;信息素质教育策略在线与合作化等等。要实现上述理念,非常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来支撑和化解上述问题。
       从检索情况看,国内近几年发表的论文,仅有一些相关的模式研究,如在线模式研究、合作模式研究等,而本文提出要构建一个整体连惯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可操作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并初步设计出了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2 信息素质教育核心体系的建立
      
       要想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首先要明确信息素质教育核心体系的内容:
       2.1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完整性
       信息素质的内涵是在一个完整的信息行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个过程由明确信息需求、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评价等六个依次发展的环节构成,每一环节都在知识、技能、态度、观念诸方面向个体提出了大量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分别地出现,而是在每一次完成信息任务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决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不可分割性。
       当然,强调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并非一定要将信息素质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来独立开设,由于信息素质内涵十分丰富,信息素质教育必然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由多门课程、多种教育形式共同组成,但在多种课程和形式的教育中,必须体现出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指导思想,能包容信息素质的完整内涵并表现出这些内涵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信息素质内涵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当大的体系,其课程设计也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完整反映信息素质的丰富内涵及层次性,并由教育科研及管理人员和信息专家合作完成。此处所说的课程也不完全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性将使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表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特征,它既包括一定数量的独立的课程,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是作为其他课程的一部分而存在,更有大量课程是完全融合于其他学科课程之中而无具体形态,但我们在理论研究中则可分别抽取出来,构成能完整体现信息素质内涵的教育内容逻辑图谱[1]。
       2.2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无论是从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及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看,还是从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发展过程看,信息素质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长期教育中发展。从学校教育这一主要教育途径看,信息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我国,小学基本没有图书馆,部分条件好的中学有图书馆,但其使用状况堪忧,图书馆的利用和信息查找、获取、加工、利用的教育在中小学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状况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出现了断层现象。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亦不被重视,往往是图书馆人孤军奋战。在这个方面我们与美、英、日、澳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应该引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3 信息素质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地开展
       信息素质教育的丰富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地开展,但信息素质教育的层次性、过程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应主要采取和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即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的学科教育中。将信息检索课程内容与其专业内容相结合,使得大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检索技能解决自己需要完成的检索任务,与其本身所学专业结合起来,突出实践课,诱导大学生掌握本专业信息的获取途径。结合专业特色,有侧重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信息分析方法、思考技巧、知识挖掘等信息能力的培养,显现该课程的实用性,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到掌握信息技能所具有的优势,学习起来有趣味性,也有积极性。由于结合了大学生所熟悉的专业内容,运用自如的大学生会更加能够发挥创新思维,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2]。
       总之,一体化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其内容与目标应能完整反映信息素质的内涵层次并形成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系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和受教育者的信息需求水平与知识层次协调发展;信息素质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灵活开展,但应主要采取和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去。
      
       3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层次化、模块化和特色化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对象,针对性强。教育内容可以层次化、专业化和模块化。而这三方面内容又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3.1 信息素质教育的层次化、模块化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需要,将信息素质教育分为多层次和多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设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块,这里借鉴孙平教授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理论的内容[3]。
       首先是基础教育模块,它包括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包括:介绍图书馆的布局、馆藏、联机目录的使用、馆内查询以及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等。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主要指网络工具与常用软件的使用,包括E-mail、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教育对象是一年级新生。所对应的教学方式是新生入馆教育。教学模式为讲座、现场演示、参观。
       基础教育的上层是通用信息素质教育模块,主要是学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检索、评价能力。包括:了解不同信息源的特点,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信息源,使用检索方法及策略,对获得的信息做出评价,通过交流信息、组织信息和综合信息完成具体任务,懂得如何合法的检索与利用信息。教育对象为本科高年级学生。所对应的教学方式是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为多媒体教学和实践环节。
       再高一层是专业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它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类型、常用的信息资源,对本学科文献的内容做出有效的评价并对其中的举证做出判断,能够完成本学科学位论文的写作等,教育对象是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学模式为综合性的互动教学模式。
       3.2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特色化
       不同类型的高校,其学生需要的信息素质能力和内容应该适合其特点与要求。各类院校应在通用模式的基础上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强化重点、针对性和特色化,构建属于自己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比如: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院属精英教育,应重点加强高级(博硕研究生)模块的构建以及外文资料检索,以适应未来尖端科学研究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强调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应侧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有着不同于其它院校的特殊意义,师范教育承载着提升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使命,而且,我国的中小学信息素质教育是我国整体信息素质教育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应重点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他们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基础模块、通用模块和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Big6技能)。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不具备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人才培养模式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主。因此,根据孙平教授的信息素质教育总体目标,新建本科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应以基础层次、通用层次为主等。
      
       4 信息素质教育方法的探索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需要相应的、独到的教学方法的跟进式研究。随着人们对信息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入,信息素质方法的探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比较适应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Big6技能。
       “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非常适用于大学生对于信息素质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方法,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主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动机,通过情景设计和提示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引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于深化信息素质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ike Eisenberg和Bob Berkowitz博士认为,信息素质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于1988年共同创立了一个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问题解决系统方案,并设计了专门的技能训练课程。由于它为成功地解决信息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六个主要技能,因而该系统方案又得名为Big6技能[5]。这六个主要技能是:任务的确定、搜寻信息、检索和获取信息、信息的使用、集成信息、评价信息。
       这三种方法内容上互有交叉,都强调在特定的情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它们之间又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研究如何突破传统信息素质教学模式,寻找到一种互动式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而Big6技能则是专门针对信息素质教育设计的专门方法,遗憾的是人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5 一体化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综合国内外专家的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笔者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这里尝试提出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图,见图1。
      
       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图的几点说明:
       (1)负责人员及部门。专门课程模式部分由图书馆员设计并讲授;负责部门是图书馆。融入第一课堂部分主要由任课教师负责设计和讲授;负责部门是各系部和教务部门。社会实践部分由教师、图书馆员和其他人员完成;负责部门是图书馆、各系部、教务处、电教中心及网络中心等。
       (2)实施手段。多媒体课堂;多媒体课堂与在线模式;在线模式;合作模式。
       (3)实施策略。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图书馆、电教中心、计算中心、网络中心、信息管理教学单位及教务管理部门等合作完成。
       (4)实施方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Big6技能。
       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是动态模式,它将随着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更新。其实践过程也可以形成完整的流程,见图2。
       这个流程图是笔者的探索性构想,它表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学生整个课程体系之中,信息素质教育应当与学科课程教学相整合,它是教师、图书馆员、管理人员共同的责任。
       一方面,教师要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相应的课程中,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深入地参与课程,形成信息素质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的无缝结合,专业教师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和图书馆员合作,让专业教育与信息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信息技能。同时信息素质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实施。
      
       6 结语
      
       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建立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合力而为,本论文仅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引起教育政策制定部门、高校决策层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并积极参与进来,改变图书馆孤军奋战的局面,在政策上、体制上给予保障,创立真正的体制上的合作机制、技术上的在线模式、方法上的创新模式,进而设计出一体化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实现信息素质教育规范化、标准化,真正实现从检索教育走向信息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爱武.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论文,2003.
      2.陈艺.关于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 (4): 78-79.
      3.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 图书馆论坛,2005, 25(4):8-11
      4. Bawden, David.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y: a review of concept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1[OL]. http://gtil.edu.um.es:8080/jgomez/hei/intranet/bawden _PDF
      5.Big6 skills: An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Process [OL]. http:/www.省略.

    推荐访问:培养模式 素质 探索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