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初探_体育类院校图书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0:33 点击:

      一、地方院校馆面临的新情况       读者人数增多随着地方院校的合并与升格,读者人数不断增多。如我校(浙江台州学院)升格前是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58万册;专任教师220人,高级职称38人,博、硕士30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人,函授学员4000人。合并、升格后除本校馆外,还设有两个分校馆,文献资料92万册;专任教师560人,高级职称200人,博、硕士210人,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函授学员5000人。
       读者需求多元化读者需求,是读者在学习、工作中为了系统掌握某种知识或具体解决某一问题而对图书馆利用的一种客观需求。这种需求贯穿在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有读者能够以恰当的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显性需求和读者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以潜在形式的隐性需求,并逐渐从单一趋向多元。
       (1)读者对馆藏文献的需求。读者为了教学、科研及扩大知识面,除了需要传统的纸质文献外,还需要各种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邮件等。
       (2)读者对馆员服务的需求。读者对馆员服务态度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特别要求馆员能主动提供文献的外借、检索、咨询等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并做到热情、周到、快捷。
       (3)读者对阅读环境的需求。要求图书馆环境整洁、宁静、舒适,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的美的享受,形成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
       馆藏结构和作业形式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电子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和虚拟馆藏的建设)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内涵,改变了原有的馆藏结构;光盘检索技术的成熟及互联网数据库的接入,可满足读者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需求;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分类编目等技术处理工作通过自动化(如联机编目、光盘套录数据)和社会化(如委托、承包编目)日益成为一种参与度较低的简便操作过程;这一切不仅对图书馆业务流程产生影响,而且对信息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等形成冲击。图书馆员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到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之中。
      
      二、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欠缺
      
       地方院校图书馆现行的服务模式大致分为馆―部―组三级或者馆―部二级管理,以实物文献为本位,按文献资料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业务流程和文献特点,分部门进行管理。按职能一般分属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与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三大类。这种模式的欠缺主要体现为:
       浪费资源首先,馆员资源的浪费。现行模式功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交叉重叠,馆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造成馆员资源的浪费。如我馆的样本、社科、自然科学、期刊等部门,因为全天候开放,不管入库人数多少,每库每天至少二人守摊,重复着简单的操作。而急需的工作却无法开展(如读者咨询工作、随书光盘的整理上架)。其次,文献资源的浪费。原模式以文献为中心,按文献特点分库入藏,不便于读者的充分利用,甚至为保文献的完整性、连续性,专门设特藏书库,对读者限制入内,一边是经费紧张,馆藏总量不足,一边却资源闲置不利用,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读者借阅的不便按图书馆原服务模式设计的库室结构,分层馆藏,分层管理,各自为政,一个部门只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方面的信息,同一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被人为地分割在不同的库、室,加上图书排序欠规范,读者借阅十分不便。读者不知自己所借、还的文献馆藏具体在那里,借、还书层层跑,又无法带书、包入库,很不便;地方院校馆藏面积有限,阅览位置紧张,有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人为设置框框,发牌入库,一边是人满为患,另一边却对读者限额准入,读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被动等待型的服务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不利于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原模式文献分藏过细,部门管理目标单一,虽职责分明,但相互间缺乏沟通与联系,不便于协调与合作,岗位固定,技能单一。馆员在日常管理时,以对静态的文献管理为主,管理目标也往往局限于自己所管辖的某些固定文献载体,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无法了解馆业务的整个流程,学历、职称、薪金高的与低的同重复进行着机械的借、还书工作,适应性差,不利于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我馆57人中,图书情报专业毕业不多,大都是从各行转入,没受过专业技术训练,虽学历、职称高,但图书情报知识欠缺,面对读者高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知识结构显得捉襟见肘,越来越难适应。甚至有的在某岗位一干大半生,除手工的借借还还外,从未接触过其他工作,根本无法适应岗位变动。
      
      三、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设想
      
       图书馆在目前情况下,要适应读者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最根本之一是对原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对此,近年图书馆界研究的主要有两种设想:一是陆宝益、郑建明提出的纵横交叉的网络型部门服务模式,把图书馆划分为若干学科或专业的实在服务部门,每一部门均为全职能部门,负责该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学科或专业之间由横向虚设部门进行协调。二是张曼玲、杨丽雁提出的将现行服务模式进行简化合并为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三个部门。
       前一方案对地方院校馆来说,实行起来人才有点欠缺,后者的简单合并比较笼统。因此,地方院校馆要根据自身技术力量薄弱、馆藏布局欠合理、配套设施跟不上等实际情况,从思想上引进创新理念,以人为本,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以理顺部、室关系为抓手,以优化队伍结构,精简流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为目的,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现“大流通”服务模式。
       地方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既要考虑其发展的实际要求,又要做到因地制宜。应遵循以下原则:
       职责明晰图书馆分前、后台两个序列,前台流通岗位实行每周三天三夜工作制,后台管理岗位实行行政工作制,各岗位职责明晰。
       方便读者减少对读者的限制,读者可以带书、包随意进馆,自行选书、阅览;外借、办证在大厅,所有的手续在同一窗口办理;为确保读者及时利用报刊,期刊部从流通序列退出进入后台序列,实行一条龙的管理。
       节约成本树立效益观念,合理分配馆里的信息、设备、人力、资金、管理等资源,实现借阅一体化,提高人力资源效率,阅览室、书库统一归口管理,各楼层原则上安排一人值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根据服务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原模式进行再造重组,构建新的服务模式,具体设想为:
       信息技术部阵列、管理系统等设备管理维护;电子资源的采集、整合;主页更新维护,信息发布等;资源利用推介;专题服务;参考咨询。
       采编部实行采编合一,中外文图书(包括赠书)的预订、采购、分类、编目、典藏加工、调配(包括随书附盘处理);书目数据管理,图书财产总账的登记、统计;新书报道;捐赠图书的登记与管理。
       报刊部为确保读者及时利用报刊,原期刊部从流通序列退出进入后台序列,实行征订、签到、上、下架、整理、装订、分类编目、过刊典藏等业务的一条龙管理;报刊检索书目数据库的管理;报刊检索工具书的编目、入库和检索服务。
       外借部借、还书及外借数据的统计、归还图书的大类整理;借书证的办理和注销工作;图书逾期、偷窃、遗失、污损的赔、罚款处理工作;多媒体阅览、检索工作台的日常管理及检索咨询。
       书库、阅览室管理部书库、阅览室图书、报刊阅览的管理工作;新书、归还图书、过刊的入库接收工作;图书、期刊的上架、整理工作;入库读者的借阅教育工作;书库、阅览室入库登记工作;阅览数据的统计、藏书清点、统计。
       古籍部特藏书的分编、管理;资料室、专家研究室的管理;配套书的补充工作;读者接待。
       综合办公室协助馆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协调性办事机构,工作涉及行政、后勤、业务等方面。
       应该注意的是,服务模式改革不可能一气呵成,地方院校图书馆只有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结合各自实际,运用科学理论,创造性地逐步加以改革、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服务质量提升的需要。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付立宏.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1,3:77-81.
      2.李菊萍.论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02,8:99-102.
      3.程焕文,王雷.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改革[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21(2):15-21.
      4.沙淑欣.治疗图书馆顽症:流程重组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0):50-52.
      5.陆宝益,郑建明.关于我国图书馆实施BPR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2): 63-66,70.
      6张曼玲,杨丽雁.从“再生工程”谈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J].情报科学,2000,18(6):536-537,551.

    推荐访问:初探 图书馆 院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