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学案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5-17 16:11:33 点击:

    《陋室铭》教案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选自部编版语文《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本文共九句,81个字。以“惟吾德馨”立意,贯穿全文始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二、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经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文言的方法,但在深入理解文意,挖掘内涵方面仍有困难,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脉络及其内涵,学习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语感,进而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领略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实词“案牍”“鸿儒”等,“丝竹”的古今异义;
    “名”“劳”“乱”等词类活用;
    虚词“之”的用法);
    理清文章脉络;

    反复诵读全文,领会《陋室铭》语言的精美。

    难点:
    掌握托物言志手法,以及对本文内涵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0分钟):
    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吗?有谁知道唐人刘禹锡的故事?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上,立在门前。

    2、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学生简单介绍作者生平,教师做补充:
    刘禹锡(约772 — 约842),字梦得,号庐山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刘禹锡诗文俱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豪”之名由此得来。

    师生共同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诗句:
    《望洞庭》:湖光秋叶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识字教学:学生自由朗读,再抽读。

    ⑴ 学生自由朗读,列举本课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从字义角度理解记忆:馨、牍、儒)
    ⑵ 检查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的情况。(请同学朗读)
    温馨xīn, 苔tái藓xiǎn;

    舌苔tāi;

    儒雅 rú , 妇孺rú ;

    糯米nuò;

    懦弱nuò ;

    调素琴tiáo ;

    调查diào 案牍dú ;

    渎职dú;

    买椟还珠dú 找出其中的多音字,每个词再读两遍。

    (买椟还珠: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了匣子,把珍珠退还了。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⑶ 听配音朗读,全班齐读。

    大家读的很整齐,声音也洪亮,可还有一点点不足,大家知道不足在那吗?)
    学习文章内容 (1)解题:
    ①“陋”与“漏”的区别:“陋”,简陋的;
    “漏”,漏水,表示动作。

    “陋室”也是指其室名,还有“聊斋”“项脊轩”“饮冰室”。

    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如座右铭、墓志铭。

    (2)“陋室”,简陋的房屋,请同学们齐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陋室”真的简 陋吗?并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况其原因。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因为“德馨”,所以不陋。(疏通句意,掌握“斯”“是”“惟”“吾”“德馨”。重点强调“是”表判断情况少,通常是指示代词;
    古代表示“我”的词语)
    (3)自由朗读全文,结合注释思考文中那些句子具体体现出了“德馨”?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①(居住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否是表现作者的“德馨”?并说明理由。

    (a)居住环境:苔藓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b)此句两个动词“上”“入”用的好吗?好在哪儿? 明确:“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化动为静,同时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灵性,表现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使陋室呈现出清新与生机,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者不但不嫌弃居室简陋,反而喜爱,表现作者不追求物质享受。

    ②(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明确:日常交往方面,通过“有”和“无”作对比,表现出作者日常交往不俗。

    (b)
    明确:互文,引导学生疏通句义(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谈笑、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强调文言实词,“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③(生活情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 (a)
    作者闲暇时都在干什么?(调素琴、阅金经)
    落实文言字词 “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b)
    会被打扰吗?为什么?(不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官府的)公文,文书;
    “形”, 形体、身体;
    以及 明确:“丝竹”的古今异义,古: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丝绸和竹子。“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虚词“之”, 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疏通句义: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双耳扰乱,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突出使动用法)
    (d)
    你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和作者相比较,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活情趣高雅)
    一同回顾具体表现“德馨”的三个方面。

    第二课时:(40分钟)
    1、 全班齐读短文,简单回顾主旨句,表现“德馨”的三个方面。(3分钟)
    2、本文除了写“陋室”“我”以外,还写了什么?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12分钟)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明确:对偶句,山水、仙龙、名灵分别相对;
    本文以“山”“水”起笔,紧接着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所以,以“山”“水”来比喻“陋室”,以“仙”“龙”来比喻“主人的德馨”。(类比)
    疏通句义: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会出名;
    水在于多深,有蛟龙就会显灵。同时落实重点字词:在,动词,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词活用做动词;
    灵:显灵,形容词用做动词。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明确:(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学生分享文中相关典故,如“诸葛庐”、“子云亭”,《论语·子罕》中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明确作者以先贤自比,暗示自己的胸怀抱负。

    3、全班同学齐读全文后,请同学们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说明理由。

    明确:形式: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文。引导学生探究其两层内涵:高尚的品德为陋室添光增彩;
    由于主人的品德高尚而忘却了其室陋。

    4、齐读全文,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
    ①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淡泊名利 (陋室不陋三方面);

    安贫乐道 (两次类比)。把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运用这一手法使得文章含蓄凝练、意味深远。

    ②试举出运用这一手法的相关例子。

    岁寒三友“松、竹、菊”——高洁;

    “蜡烛”——无私奉献;

    《石灰吟》——清正磊落 ③历史上具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的贤士有哪些? (学生举例后,教师作补充。)如: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

    《五柳先生传》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
    5、自由朗读全文,然后分小组赛读,再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10分钟)
    明确:(找韵脚)句式工整,节奏分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语言精辟、凝练。

    朗读时,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读。

    6、自主学习刘禹锡的《秋词》,自己写一段赏析,同学之间再交流心得体会。(4分钟)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课后作业:自主疏通文意,落实文言字词;
    背诵并默写全文。(1分钟)
    七、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居住环境清幽 不陋————德馨 交往人物脱俗 生活情趣高雅 第二课时:
    托物言志 陋室 ————→ 德馨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八、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