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彩虹岛时空血脉 [苦寻苏联母亲55年,时空幻变血脉不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9:15 点击:

      黎远康永远不会忘记6岁那年,他和苏联母亲、姐姐在满洲里火车站依依惜别时说的那句话:“妈妈,你不要哭,我过一个礼拜就会去找你们,不管走多远的路,我都不怕。”那时的黎远康根本没有想到,他寻找母亲的路,一走,就走了55年。
      沧桑岁月里,是对母亲的那声承诺和血脉亲情的召唤,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


      秋雨中分别――儿啊,一周后妈就去找你

      1948年腊月二十三,甘肃酒泉异常寒冷。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黎怀钰和瓦莲金娜・尼古拉耶芙娜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了。夫妻俩商量后,决定给刚出生的儿子取两个名字:苏联名字叫鲍里斯,中国名字叫黎远康。
      黎怀钰是四川双流人。1945年,31岁的黎怀钰远赴新疆,并在那里认识了比他小14岁的某医院护士、苏联姑娘瓦莲金娜。瓦莲金娜是随当苏联红军的父母来到中国的。黎怀钰和瓦莲金娜一见倾心,并于1946年结婚。夫妇俩随后在甘肃酒泉安家。第二年,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苏联名叫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中国名叫黎远礼。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举家迁往东北。黎怀钰在沈阳矿山机械厂工作,而瓦莲金娜则带着一双儿女落户长春,在一所学校当俄语教师。两地分居,黎怀钰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到长春和妻子儿女相聚。
      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母亲把全部的爱给了一双儿女。在长春,娘仨住在一间没有暖气的逼仄的宿舍里,冬天要靠火炉取暖。黎远康每天早上睁开眼都能看到母亲蹲在火炉旁,往里面添木�和煤球,有时候炉子倒烟,呛得母亲直流眼泪。即使这样,母亲毫无抱怨,把他和姐姐的衣裳烤热乎了,才拿过来让他们穿。随后,母亲会端来牛奶、面包以及香喷喷的烤肠给他们当早餐,屋子里立刻会荡漾起阵阵笑声。当黑夜降临,母亲把他和姐姐双双搂在怀里,给他们讲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她儿时在苏联的往事,轻轻地哼唱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夏天,家里没有风扇,母亲就守在熟睡的儿女身旁,手摇蒲扇,为他们扇凉、驱蚊……有母爱滋养,黎远康小小的心灵盛满了幸福的琼浆。
      然而,生活并不都是赞美诗,也上演骨肉分离的悲剧。由于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使苏联遭受了重创。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问题,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及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投资开垦荒地。1955年2月初,苏联决定将居住在中国的11万侨民分两批集体撤回苏联,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瓦莲金娜的名字就在第一批撤侨名单中。
      瓦莲金娜向丈夫提出,他们一家全部去苏联,她的亲人都在那里,会给他们提供很好的照顾。她的提议遭到黎怀钰的反对,因为他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无奈,夫妻俩经过协商,决定平和分手,瓦莲金娜带着女儿回苏联,黎怀钰带着儿子留在国内。
      可是,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瓦莲金娜反悔了。1955年秋天,她带着一双儿女悄悄地坐火车来到边陲小城满洲里,准备换乘国际列车回苏联。孰料,黎怀钰发现前妻把儿子带走了,立刻通过有关部门,把马上就要过海关的瓦莲金娜和一双儿女拦下了。
      黎怀钰匆匆赶到满洲里,即将分离的一家人就这样尴尬地见面了。不谙世事的黎远康读不懂父母眼里泪水的含义,围着父母蹦蹦跳跳地玩耍……
      一个星期后,分手的时刻终于到了。站台上,秋风瑟瑟,秋雨凄凄。母亲紧紧地抱着黎远康,泪水如断线的珍珠噼啪撒落。父亲颤声对母亲说:“车要开了,走吧,多多保重,我们会有重逢的一天。”母亲松开黎远康,却仍留恋地望着父子俩……
      “呜――”火车的汽笛响了,6岁的黎远康不知道母亲和姐姐要去的国度,离他到底有多远,他冲母亲和姐姐挥着小手,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妈妈,你不要哭,我回去和爸爸住一个礼拜就会去找你们,不管走多远的路,我都不怕。”
      火车轰隆隆地开远了,母亲和姐姐的泪眼定格在了黎远康的心里。

      55年的惆怅――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一个星期过去了,黎远康没有见到母亲,无数个星期过去了,他仍没有见到母亲。母亲和姐姐就这样在他的生活里渐行渐远……家里有一张黎远康与母亲、姐姐的黑白合影,他把照片从影集里拿出来,镶在镜框里,挂在自己床头,想母亲了,就抬头看几眼。黎远康最喜欢晚上,因为晚上睡觉,他总会梦见母亲,母亲摸着他的头,慈爱地问他冷不冷、饿不饿。但梦醒了,母亲也走了,只剩下思念与惆怅。
      没有母亲的日子苦涩而艰辛。1956年秋天,黎怀钰调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黎远康便跟随父亲来到洛阳。由于父亲工作忙,洛阳又没有亲人,黎远康像个野孩子,经常受人欺辱。每次受了伤害回家,他都会凝视床头的照片,边流泪边喃喃自语和母亲说话。每每看到别的小孩跌倒时有母亲扶起,拍拍身上的土,抱在怀里,黎远康都会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泪水掉下来,心里在想:这个孩子要是我该多好、多幸福啊。
      8岁那年,黎远康的鞋子穿破了,露出了脚趾,很多孩子笑话他,黎远康也感到伤了自尊。晚上,父亲回到家,他故意把脚趾从鞋洞里伸出来,叹气说:“唉,要是我妈在就好了。”
      父亲低头时发现了他脚上的鞋子,流下了心疼的泪水。半夜,黎远康醒来,发现父亲正坐在昏黄的灯下纳鞋底。他揉揉眼睛,问父亲:“爸,你做啥呢?”父亲停下手里的活儿,内疚地说:“儿子,爸爸没照顾好你,不合格呀,我给你做双新鞋,你要省着点穿。”黎远康发现,父亲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染着斑斑血点,那是锥子扎破的。
      黎远康一阵心疼,说:“爸,我们去找我妈和我姐吧,有她们在,就不用你给我做鞋穿了。我想妈妈。”当时正是中苏交恶的时期,黎怀钰不知该怎样回答儿子。沉默片刻,他说:“你还小,以后你长大了,也许有机会去找你妈。”黎远康虽然不懂父亲话里的意思,但与母亲离别时自己说的那句话却言犹在耳,他暗下决心,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去找妈妈。
      在对母亲漫长和苦涩的思念中,黎远康长成了大人。1968年,黎远康通过招工,进入父亲所在工厂当了工人。4年后,他和女青年张建华结婚,翌年有了儿子黎明。再后来第二个孩子出生了,起名叫黎曦。每听到两个儿子喊妻子“妈妈”,黎远康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这个时候,他会走到母亲与他们姐弟的合影前,心里默默地对母亲说:妈妈,知道吗,您当奶奶了,等孩子们懂事了,我会告诉他们,他们的奶奶在遥远的国度。妈妈,您要保重,等着我去找您……
      黎远康对母亲的记忆,只能滞留在1955年母子分别的时候,母亲以后的样子以及生活如何,他不得而知。但越是这样,他对母亲的思念就越强烈。他们家里有一把母亲坐过的椅子。自从母亲回到苏联后,逢年过节,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照相时,黎远康都会把母亲坐过的那把椅子放在桌边,空着。他渴望有一天,母亲会坐在这把椅子上,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
      1982年,黎怀钰患上了淋巴瘤。望着日渐枯槁的父亲,黎远康忽然意识到,如果找不到母亲和姐姐,将是他和父亲一生的遗憾。他伏在父亲的床头,说:“爸,等中苏关系彻底缓和了,我就去苏联找妈妈、姐姐,我会告诉她们,你也想她们。”已经说不出话来的黎怀钰噙着泪水,点点头。1983年,黎怀钰带着对前妻和女儿的牵挂,走了。
      1988年,中苏关系逐步解冻,黎远康寻找母亲的愿望愈加迫切。他将那张已经泛黄的与母亲、姐姐的合影洗印了五六百张,只要有认识的人去苏联,他就会请人家给苏联当地红十字会带一封寻母信,信里面夹着的就是那张合影,但都石沉大海;苏联解体后,黎远康又多次给国际红十字会和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写信,请他们帮助查找母亲的下落。然而还是没有得到母亲的任何消息。
    [ 2 ]   年复一年的寻找,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一些朋友劝黎远康放弃。黎远康摇摇头,他永远不会忘记与母亲离别那一刻自己说过的话:不管走多远的路,他都不怕。因为再长的时间、再远的距离,也割不断他与母亲的血脉亲情。他常常眼含热泪对妻子说:“你也是做母亲的,能理解到母亲失去孩子的心情,我妈妈和我离散这么多年了,她的心里一定很难受。反过来孩子失去母亲,心情也是一样的。那句歌词唱得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些年,我的心何尝不像棵漂浮的草啊,只有找到妈妈,我的心才算有根。”张建华理解丈夫,泪水涟涟地说:“远康,无论到什么时候,我都和你站在一起,找到妈妈。”
      由于长期寻母未果,黎远康有时难免脾气急躁。这个时候,黎明和黎曦兄妹俩就会劝慰父亲:“爸,你别着急,苍天有眼,我们和奶奶、姑姑会有团聚的那一天。”家人的理解和安慰,更加坚定了黎远康寻找母亲的信心。在思念与期待中,黎远康的头发渐渐白了,眼睛也花了。2007年,黎远康从中信重机公司退休。

      异国寻娘――沧海桑田难改变血脉亲情

      2007年冬天,黎远康偶然得知自己老师的儿子张飞,在华为公司莫斯科分公司工作,便拜托张飞把自己的寻亲资料带到莫斯科。张飞被黎远康几十年寻母的孝行感动了,在俄罗斯的网站上发了寻亲帖子。随后,张飞又把瓦莲金娜的资料送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公益寻亲栏目《等着我》。
      黎远康并不知道,在他苦苦寻找母亲的同时,母亲也一直在寻找他。瓦莲金娜和女儿早就把黎远康的资料寄到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这一次,脱离轨迹55年的亲情之线终于交汇在一起。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发现,黎远康的资料与栏目组保存的瓦莲金娜的寻亲资料非常吻合。于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悠悠岁月》栏目组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的帮助下,2009年12月25日,黎远康来到了莫斯科,等待奇迹的出现。
      12月27日下午,在莫斯科的黎远康赶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一台,而在北京,儿子黎明也来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父子俩分头参加中俄两个寻亲节目的视频连线直播。
      与此同时,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定居的瓦莲金娜和黎远礼,也一同受邀来到莫斯科的节目现场。演播室里,瓦莲金娜通过连线的大屏幕,看到了自己的孙子黎明。已经80岁高龄的她颤巍巍地站起来,急切地用中文问:“孩子,你爸爸在哪里?”
      黎明忍住泪水回答:“奶奶,他现在就在莫斯科。”
      瓦莲金娜惊讶地睁大了双眼,眸子里闪烁着爱的光芒,急切地朝四周张望。她做梦都没有想到,分别55年的儿子竟近在咫尺。
      此刻,黎远康走进演播室,快步来到母亲身前,双眼湿润,望着母亲。母亲苍老了,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但她的眼神却和55年前一模一样。瓦莲金娜也打量着儿子,儿子老了,再不是55年前在站台上朝他挥手的那个懵懂男孩了,然而他的神态依然和半个多世纪前一样。岁月改变了母子俩的容颜,却改变不了母子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短暂的相视过后,黎远康哽咽着,扑通一声跪在了母亲脚下,双手紧紧地抱住母亲,泪如雨下。
      瓦莲金娜恍如隔世,她把儿子扶起来,拥抱在怀里,激动地问:“这是真的吗?不是梦吧?”黎远康也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他掐了一下自己的手,这才相信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妈妈,这不是梦,是真的。我一直都在找你啊。”黎远康边说,边哭着用手在母亲的后背上轻轻地拍着,就像小时候受委屈时母亲轻轻地拍着他,给予安慰。此刻,黎远康真切地感受到,能够抱住母亲痛快地哭,也是一种幸福啊。
      或许一切来得太突然了,瓦莲金娜大口地喘气,哽咽着道:“孩子,我也一直在找你,在找你啊!”
      黎远康和母亲紧紧抱在一起,一刻也不想分离。55年的漫长等待中,母爱失而复得。一个82岁,一个61岁,两位同样满头白发的老人泣不成声……
      12月31日,黎远康来到了阿拉木图母亲的家。母亲不顾年迈,给儿子做了烤面包和烤肠,那味道还和黎远康童年时尝过的味道一样。看到母亲精神矍铄,身体健康,黎远康高兴万分,一颗心有了生根的感觉。
      2010年8月23日,黎远康把母亲、姐姐接到了北京,他和妻子带着母亲、姐姐游遍了北京的各大景点。9月1日,黎远康夫妇把母亲和姐姐接回了洛阳。看到儿子一家生活幸福,瓦莲金娜乐得合不拢嘴,对儿子、媳妇说:“你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随后,老人又叮嘱孙子、孙女:“不要和爸爸、妈妈分开,儿女永远是妈妈的牵挂。”黎明笑着跟奶奶说:“奶奶,你就别走了,就在中国过儿孙绕膝的日子吧。”一家人笑了。
      2010年12月18日晚,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主持人董卿也被黎远康55年寻母的亲情故事深深打动,她红着眼圈问黎远康:“你在给母亲捶背时,对她说了什么?”黎远康流着泪回答:“我说,妈妈我没有给您做任何事情,我有愧呀!”
      节目现场出现了那把等待了55年的椅子。主持人提议,请母亲坐在椅子上,拍一张全家福。于是,在观众们的泪水和掌声中,黎远康扶着老母亲,坐到了椅子上。然后,他轻轻地搂住母亲的双肩,和妻子、姐姐、儿女站在母亲的后面。镁光灯闪烁的那一刻,黎远康知道自己的梦圆了,自己的生命不再有遗憾,心灵不再有缺口。
      空了55年的椅子,等待了55年后,终究等到了它的主人。
      节目播出后,黎远康55年不舍不弃寻母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也在网上掀起热潮。郑州一位网友说:“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命运,催人泪下!和平、稳定与友好,不仅仅对国家有利,对普通大众更是福祉。”
      济宁网友yqhe268说:“太感人了,但愿历史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不再重演。”福州网友wtt123则感叹:“爱!亲情!太伟大了!太感动了!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作者声明: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 1 ]

    推荐访问:苏联 血脉 母亲 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