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环境描写的段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0:18 点击: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一)读者检索文献方式的多元化。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等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读者自主服务、直接检索查询文献信息成为现实。但是,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资源有着分散性、复杂性、多边性、广泛性、随机性等特点,同时新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网络资源所反映的信息不再像过去那样专一,给读者快速准确查找所需文献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网络资源共享化。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成为现实。网络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着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和分布状况,从而使读者可以方便地按主体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使信息交流、查询、数据获取、全文阅读和信息发布融为一体。读者服务工作正向超时空的共享化转换。
      (三)信息资源多样化。网络文献信息所采用的通用格式、国际国内标准、主题词、索引等,均不完全统一。众多数据库之间并未规范化。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规范、有序的检索方法和查找途径,在多种用户界面之间连接、整理提供可靠、良好的用户界面,提供网络知识、网络相关布局、数据库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帮助,使读者达到独自熟练获取文献信息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要求
      
      (一)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21世纪的图书馆是不受空间、围墙限制的虚拟图书馆,是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服务的信息库,这使图书馆面临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应是图书馆做好信息服务的首要工作。所以,图书馆员必须改变“守门人”那种终日流于上班下班、不求效率、不思进取的状态,必须做到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需,在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库中,搜集、筛选、整合、下载与链接用户需要的信息,建立导航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供用户使用。同时还要以优质的服务环境、热情的服务态度、高效的服务质量,创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来赢得用户的信任。
      (二)服务手段要便利、快捷。传统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服务,由于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落后,造成服务效率低下,有时候,图书馆员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无功而返,致使检到率难以满足广大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运用现代化检索工具,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网络变成操作平台,大量的信息资源被存贮于计算机中,用户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即可阅读所需的电子文献,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网络技术将各个信息中心、图书馆数据库连接起来,大大提高了文献的共享率。
      (三)信息服务精品化。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是海量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超级膨胀的海量信息,虽然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同时也给用户制造了许多麻烦。因为极度膨胀的信息也有部分属于垃圾信息,这种垃圾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同时,这些垃圾信息的产生速度却随着计算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加快,使得信息消化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则,有些专业用户也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一般信息服务,而是要求馆员把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信息资源进行集成,进行信息的二次开发,继而浓缩重组,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至关重要的精品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从改造内容着手,学会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剔除糟粕,留下精髓,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努力提高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改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品质。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树立竞争意识。传统图书馆对文本信息是以“收”、“藏”为目的,以文献资源为核心,服务对象也只能是本单位的读者,服务方式也就是借借还还。而现代图书馆则大不一样,确立的是“藏”+“用”的新观念,强调突出的不光是“藏”,更在于“用”。图书馆的职能从传统的馆藏维护和图书管理转向传递、检索和经营围墙内外的信息,图书馆员从图书的保管员转化为网络信息的导航员。所以,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必须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思维模式,从文献资料管理转向信息的整合、开发与传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要通过技术创新、资源集成、服务集成电路等扩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树立“信息精品”的新观念和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使信息产品转化为商品,使图书馆在未来的信息服务竞争中争得应有的地位。
      (二)建立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就目前而言,图书馆基本上都进入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了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大图书服务圈”。因此,图书馆在统一的协调组织领导下,根据本馆的文献格局、人力、经费等现实条件和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文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系统地从书刊、音像、资料数据库文献资料中摘录有关文献,运用文献重组技术深度标引和有序化,揭示其价值,制成新颖独特的数据库或学科导航库,并传送上网,从而实现因特网上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三)加强馆际协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自我封闭的局面,为馆际文献交流与协作创造了便利条件。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聚集地,在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资源利用与建设中,应加强横向交流与技术协作,发挥图书馆整体优势,走“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联合建库的道路。这样既节省了人力、财力,文献资源收集也较齐全,又实现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四)做好网络信息服务“导航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主要以图书借阅、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为主。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量大,用户经常出现查不全,查不准的现象。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在网上建立信息检索窗口,将自己数据库的特点、时限、所收录信息的主要内容、检索及使用方法详细介绍给用户,帮助用户更科学地选择所需的数据库,确定文献存取的最佳途径,选择适用的界面和所需文献传递方式,引导和协助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存取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需要,图书馆员应通过筛选网上信息资源,做好网上信息的科学配置和组织工作,下载利用率高的电子文献,丰富图书馆的电子文献库。同时,要努力提供网上信息导引服务,对浩瀚的网上信息进行疏理和科学分类后,采取多种方式向用户宣传、辅导和讲解,使用户普及网络知识,以提高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担当起自己“网络信息服务员”、“导航员”的重任。这是新时期图书馆员的新角色。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馆员素质。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保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读者工作的现代化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等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这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和服务人员越来越重要,“网上信息冲浪者”、“网上信息标引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这就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方向。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使他们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不断完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逐步熟悉和掌握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提高他们信息创新的能力,使图书馆信息工作者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信息专家,变过去单一型人才为现代的复合型人才。
      (六)探索服务的新路子。市场经济要求图书馆改变那种严重束缚自身发展的传统封闭式服务模式,有效地参与和介入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拥有的文献资源优势,探索服务的新路子,拓展服务领域,向用户提供有突破性、可靠性、科学性的信息服务领域,把信息服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增强服务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提高图书馆社会效益,增强图书馆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陈萍.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与馆员素质要求[J].图书馆论坛,2002(2)
      [2]何晓萍.网络环境下馆员意识创新之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2(1)
      [3]钟继青.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4(5)
      [4]王卫文,韩改祥.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3)

    推荐访问:信息服务 下图 书馆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