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个人写作 > 正文

    借我一双慧眼 借我一双慧眼600字初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3:32 点击:

      《问问李子勋》   李子勋著   作家出版社2009.6   定价:29.00元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生活中芸芸众生的我们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在滚滚红尘中有时难免会陷入现实的困境,难以自拔。此时,我们多么需要借一双慧眼,穿过迷雾,将世界看清楚,弄明白。《问问李子勋》就是这样的一双慧眼,以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来解读生活中的麻烦,并传输这样一种心态:生活需要的是智慧不是技巧,我们应以灵动与创意的心态去应对各自的生活情景。
      李子勋,中国心理咨询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有些名气的心理访谈节目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是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的特约心理专家,在全国拥有众多的“粉丝”。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李子勋还有着极为出色的文笔,是《时尚健康》、《心理月刊》等杂志的专栏作家。著有《婚姻的烦恼》、《陪孩子长大》、《心灵飞舞》《快乐从心开始》等书籍。
      因为在《心理访谈》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珍惜和爱护被天涯社区评为“2006年四大性感男”。2007年度新周刊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得主,颁奖辞极为准确地评价了这位中国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心理学家李子勋“身为公众情感世界的有效解铃人,他负责卸下个人思想观念的重负,传授快乐生活的本领,指出痛苦心灵的出口。他尊重感性、强化理性和建设性,把心理疾病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而成为了变革与竞争时代的最佳心理按摩师。”
      《问问李子勋》,为什么要问呢?因为心里有太多的困惑,关于爱情、婚姻、亲情、人际、职业和人与自我关系。这可真不是些什么新鲜话题,几乎是困惑人类的永恒问题了。主流的文化模式,接近真理式的完美的理论是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我们以为我们从来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可当我们深陷现实的困境时,现有的僵硬的逻辑经验救不了我们,甚至陷入误区,反而扩大了痛苦。即使是如聪明能干般的女人希拉里面对总统老公的丑闻其实也是两难,内心的挣扎有多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李子勋认为在人能理解的感知世界之外,存在一个更广博的自在世界,他质疑现有的真实,创造出一种温和的后现代色彩的治疗体系,在《问问李子勋》这本书中,他以灵动与创意地对并不新鲜的话题作了新鲜的不一般的解读。
      当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时,就会产生痛苦。李子勋在解构这些纠结之后,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构建一个新世界。从李子勋的文字中,可以感觉到他对人复杂内心世界的温暖关怀,你说出的一切我都会温柔地接受,你的所有感受都是人性的真实流露。比如,关于亲情的困惑。有一位女性,她说她对亲人没有感情,虽然父母对她很好,但她从心里觉得父母是很熟悉的陌生人。李子勋告诉她,与亲人之间产生一种隔离感,或者一种陌生感可能是每个人都曾有的体验,但大多数人没有把这样的感觉当一回事。所以,这些感觉也不妨碍她与亲人间的亲密感。李子勋以轻柔的方式化解掉她的焦虑,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用对与错来评判,帮她卸下心头的重负。
      接下来他理智地分析产生困惑的原因。他说,当我们不恰当地把这种感觉与伦理焦虑连在一块,认为需要分析,需要处理,这样的感觉反倒被固着下来,成为影响我们内心宁静的情绪。儿童出生后在与亲人形成深层依恋关系时累累受挫,比如父母长期缺席,不够耐心细致,情绪急躁,孩子在被爱的同时被伤害,慢慢地孩子会放弃形成深层亲密的努力,这样的心理行为会形成一种模式。一个人是否具有深层的情感,依赖于他早年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是否曾达到足够的深度。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在成长中,曾神话了父母在内心的印象,当发现原来父母不是那么完美与权威,内心的对父母的印象破裂了,突然失去了依恋的根,陌生的感觉油然而起。除此之外,女性的内心世界的非现实感也会造成这样的体验。李子勋以换一种思维方式的方法为患者梳理这份纠结。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多时候与我们的内心假定有关,如果换一个视角看问题,不把与亲人的隔离感与伦理绑在一起,找到隔离感产生的深层缘由,就容易为痛苦的心灵找到出口。
      这种困扰会对未来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又该怎样应对呢?他说,缺少依恋能力的女子,跟任何人都可以保持轻松、亲近的关系,事业也比较容易成功,但与亲密的人,如爱人、情人就显然缺乏维持亲密关系的心理能力。解决的办法是可以刻意培养一种悲情,看悲剧,关心遇难小动物,为别人的故事流泪,或者生一个孩子,陪着他长大,这些都可以帮助人找到深层的依恋情绪。
      书中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归纳为人们内心的纠结,纠结可不是什么令人轻松、愉快的话题,不那么让人舒服,甚至让人纠缠不清,痛苦不堪。阅读李子勋的文字,他的灵动、自在和洒脱,让人感到挣脱束缚后心灵的自由,更懂得生活、生命的意义,正如他在序中所说“任何生活的经历都是生命的构成,没有多余的,也没有不恰当的。生命的价值是人在生命历程中集结的全部体验,体验过就活过,生命结束的时候,人不曾后悔做过什么,也许会后悔自己有什么该做的还没有做。”

    推荐访问: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