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纳斯卡荒原之谜_纳斯卡地画之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5:42 点击:

      在秘鲁共和国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隅,有一座名叫纳斯卡的小镇,这座小镇稀稀疏疏地散居着近百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过着一种“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的恬淡生活。   这座小镇的东西,是绵延巍峨的安第斯山脉。在它们之间,横亘着一片广袤的荒原,面积约有250平方公里,当地人称做纳斯卡荒原。自古以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赭色沙石,因此,这里寸草不生,鸟兽难栖,人迹罕至,被称为“鬼地”。
      
      偶然的发现
      
      上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季,一支秘鲁国家考古队辗转来到纳斯卡荒原。他们在茫无涯际的荒原上考察了好几天,一路所见除了沙石还是沙石,毫无收获。他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眼看着食品一天天减少,又寻觅不到水源,加上正逢七月流火的口子,他们全都口干舌燥,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考察下去的信心。
      一天,晚霞灿烂,落日的余晖给纳斯卡荒原罩上了一层神秘庄重的色彩。当考古队员们坐下来休息时,大家三三两两地仰卧在光滑的岩石上,其中有一名队员出于职业习惯,无意间扒开眼前零零碎碎的乱石。突然,他眼前一亮,石头底下隐藏着一条显然经过人工挖成的“沟槽”。他的惊呼声将其他人从昏昏欲睡中唤醒了过来,大家再细细察看:“沟槽”里竟填塞着无数像生锈的铁块一样的石子。
      这一偶然发现,使考古队顿时意识到这将是一次不虚此行的行动,从而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把干渴和疲劳置于脑后,立即紧张地投入到艰难有序的发掘工作中去。经过大规模的深入发掘,考古队发现这些“沟槽”的深度一般为0.9米,而宽度却不一样,有的宽只有15厘米,有的却达20米,尤其令考古队员不可思议的是“沟槽”的形状和走向十分奇特,有的舒展飘逸,有的短促顿挫,有的回环宛转,更有的似乎直通大际,真如鬼斧神工,难以捉摸。
      这些“沟槽”是什么时候由谁挖成的?起初,考古学家把这些“沟槽”称为“一个不知为何建造的巨大而玄妙的工程”。后来,考古学家决定乘飞机对纳斯卡荒原进行空中摄影和观察。当他们从高空向下俯瞰时,映入眼帘的景象顿时使他们瞠目结舌,荒原上的“沟槽”不是原先猜测中的灌溉渠道,也不是地表的裂沟,而是一幅幅绵亘无垠的图画!这些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把荒原表面的阳砾石挖开后形成的。其中一些“沟槽”所组成的线条,平直而有规则,构成大大小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下行四边形才开挖的,极具匠心。例如:有的三角形图案大至几公里,而图案设计的角度却很精确,误差仅仅在一分米之内;有的图案呈星状,线条向四面八方放射,透出天女散花般的图案,跑道的宽窄和长度不一,有的长达2500米,有的500米左右,都很笔直,并且转角交叉处,都棱角分明,严密紧扣,这些跑道在越过狭谷或横贯小丘的,方向也丝毫不变。有些跑道旁每隔约500米就有一处残存的类似哨所或望台的废墟。更令人惊奇的是:荒原图案有许多是动物、植物以及人的形象。例如有一个人形,只有一头和两手,一手长了五个手指,另一手却长了四个手指,画长约50米,是一个典型的印筹安人的轮廓。动植物图案也大小不一,大多在15~300米之间,最大的占地5公里,从拍摄的照片上看,这些形象惟妙惟肖,可称得上是一位画家的杰作,有些恰似蜥蝎、蜂鸟、鸭子、鲸鱼,有些又宛若长爪狗、蜘蛛、鹦鹉、苍鹰,还有些极像海草、仙人掌、花朵。其中有一只猴子的形象足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它的巴掌就有12米宽,看起来活灵活现,风趣盎然。另有一只大鹏的翼长约50米,鸟身长达300米,远远望去,恰似扶摇直上于飓风中,轻盈飞舞。还有一幅章鱼的图案,腹下插着一把锋利的长刀,甚至可以想象出章鱼悲痛欲绝的情状……
      荒原图案的大部分图形是单线勾勒的,线条从不交叉,人们可以把任何一处作为起点,沿着线走去,决不会碰上重叠的路途。这些栩栩如生的图案,极为精确地每隔一定距离就重复出现,巨大的动物图案都是一再出现的全等图形,同类图案都完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俨然是用同一模具制造出来的。由于图案的面积太大,线条又简洁,因此人们在地面上很难一时看出图上是些什么东西,只有从空中向下俯瞰或者航空摄影,才能清晰地分辨出它们是镶刻在荒原上的一幅幅巨画,的确使人心驰神往,美不胜言。
      纳斯卡荒原的地画是在黑褐色的地表石头上,向下刻凿10厘米,然后露出黄白色的沙土形成浅浅的沟槽,以组成图形,颇似单线勾勒的白描画。地画之所以历经沧桑而没有被风沙销蚀掉,是由于在地面图形上,臂放了起阳碍剧烈温差与风蚀作用的小石块。关于地图制作的时间,根据对一幅画面上的直线的一端尚残留的木桩应用碳(14)进行测定,为公元600年,因此,推测地画可能是在那个时期制作的。
      后来,一位研究者在早晨登上附近的山岗观察,又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景观,当晨曦微露时,在朝晖的映衬下,荒原更为壮观绮丽,分外妖娆。原来只有从天空向下俯瞰才能观察到的荒原美景,此刻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疾速驰骋,或游弋海底。但是当太阳逐渐升高,图案又杳然消失,归于寂静。
      为什么这些地画平时在平地上看不清,只在早晨的一定时刻才显现呢?研究人员经过实地考察证实,每段图案的“沟槽”的深浅和宽度都是根据旭日斜射率精确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荒原图案的制作者,不仅是卓越的艺术家,而且也是深谙光学的自然科学家。每当晨光升起,那光怪陆离的图案便沐浴在其中,构成一幅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奇观。
      纳斯卡荒原图案之谜,轰动了全世界,很多人喻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些人甚至认为,纳斯卡荒原神秘图案之奇比世界七大奇迹还要扑朔迷离。那么它到底奇在哪里呢?这些图案是什么时候如何创制出来的?这些图案有什么涵义?是用来做什么的?
      
      纳斯卡荒原图案与外星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是一个尚未完全揭开的人类文化之谜。
      国外有些人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看法――与天外来客联系起来,认为纳斯卡荒原在那极遥远的古代曾经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一个“宇宙航空港”。他们指出,那些平行四边形是指引“外星人”飞船着陆的标志或“跑道”。他们还认为荒原图案中的一些不知其名的巨型动物,不但是现今地球上没有的,而且也是远古地球上所未曾有过的,图案是“外星人”在纳斯卡留驻时的一种标志。持这种看法的人,提出反问作为自己的理由:这些神秘图案的边沿,有许多是用明亮的石块砌的,高0.3~1米,这些石头在当地及其附近是根本无法找到的,而纳斯卡荒 原上那些我们不认识,其构成图案叫不出名称来的动、植物形象,正是外星球上的生物。如果不是“外星人”,又有谁能创造出这种怪物呢?
      
      古代纳斯卡人的文明
      
      既然古代埃及人能建造起巍峨壮美的金字塔,那么为什么古代秘鲁人就创制不出这些神奇的图案来呢?很多学者对所谓的外星人――天外来客的说法,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上述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主观臆测。
      ―些学者经过多年辛勤研究和探索,认为纳斯卡荒原图案很可能是古代纳斯卡人创制的。古纳斯卡人是古代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个部落,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6世纪期间,生活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曾经创造出高度的文化。古纳斯卡文化的陶器以花纹多彩,图案新颖别致而遐迩闻名,据考证,古纳斯卡人是用螺旋粘贴技术制成釉陶器的。常见的器形是敞口碗和提梁壶,以色彩艳丽和造型古朴拙雅为特征,在砖红或橙的底色上绘以红、黄,褐,紫、白、灰,黑7色,并多以红为底色,以黑线条勾勒轮廓。陶的花纹一般是带装饰图案风格的鸟兽、花草或宗教性的神怪。考古学家在纳斯卡地区陆续发现了古印第安人烧制的大量陶瓷器皿的碎片,这些碎片上的图案有些与荒原上巨画的图像十分近似,在距离荒原图案不远的地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古代印第安人的坟墓和建筑的遗迹。从纳斯卡墓葬中出土的毛、棉织物,除刺绣外,还有花毯、花缎的遗迹和花绸等,色彩绚丽,有差别的色调多达190种。南部沿海皮斯卡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世界纺织品的奇迹”,这些纺织物不仅做工精良,而且尺幅之内,图案变化千差万别,集中表现了古代印第安人特殊的数学天赋。
      大约在公元几百年,也就是古纳斯卡鼎盛时期,古纳斯卡人已经同时具有两种历法,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是典仪历法,在这种历法中,古纳斯卡人把一年按260天计算,这260天又分成13组,每组20天,这用来进行朝觐,祭祀、册封等各项国事活动。另一种是民用历法,每年分为365天,包括18组,每组20天,另外5天一般被看作是不吉利的日子。它们当中每一天都按一定次序,通过循环的方式置换。这两种历法,每经过52年,便重新回归到同一起点上,然后再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另外,他们还测出金星的整个变化过程需要584天,印第安人通过天文观测很早就发现,每经过两次52年的周期,正好与金星的65会合周吻合。根据这种初步观测,并使用这几种星体的运动交会法,即可分析月相、月蚀。聪明绝伦的古纳斯卡人按照这一独特的方法,准确地进行了天文历法的运算和制定。在南美只有古纳斯卡人能够进行这种精妙的工作,每481年的误差只有0.08人,每6000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他们推算山的天文数字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关纳斯卡荒原图案的推测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女科学家玛丽亚・莱曼对荒原图案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在秘鲁国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她用了整整35年的时间绘制了一幅标注了几百条跑道和图形的地图,当地图制成时,她已经是72岁的高龄了。她认为,古纳斯卡人在制用草图,边长大约为一米左右,然后再把他们逐步放大到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公里,最后把地揭开后露出底层淡黄色的沙砾而形成图案。对此说法,科学界争执不一。纳斯卡荒原上的神秘巨型图案,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为了不让游人把这些图案踩坏,秘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专门设立了了望台和特别航空旅行观赏班机,以方便世界各地的游人欣赏荒原上气象万千,神秘莫测的景观。
      (章洁摘自《旅游》2001年第8期)

    推荐访问:荒原 之谜 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