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大国小民【做大国与做“大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2:37 点击:

      薛涌是一个游走在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实之中,崇尚精英文化,痴迷文字的“超强怪人”。在本书中,他畅论大国经济、大国金融、大国人口、大国民生、大国未来……字里行间透着知识分子的情怀。
      中国是否已经是世界大国?从经济总量上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08年中国的GDP达到4.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4万多亿美元)和日本(4.9万亿美元),超过了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3.6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学家们还经常通过购买力来核算GDP,因为各国生活费用差距相当大,每1美元在不同地方能买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比如,经济学家们用了一种通俗易懂的“巨无霸指数”(Big MacIndex)估算同样的货币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同样一个巨无霸,在挪威要花5.79美元,在中国则仅仅为1,83美元。也就是说,同样的1美元在中国的实际购买力比在挪威的实际购买力要高出3倍多。
      如果按照货币的这种实际购买力来估算,各国的GDP将会重新排座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此估算的结果是:2008年美国GDP以同样的14万多亿美元排名第一;中国则以将近8万亿美元排名第二;百物腾贵的日本,GDP总量仅为4.3万亿美元,远远落后于中国而屈居第三;印度则以3.2万多亿美元上升到第四位(在以美元面值计算的常规GDP榜上排名第12),德国以不到3万亿美元跌到第五位。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领先于印度,在未来10年,美国和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当然,我们还不应该忘记许多经济学家的预言:再过30年左右,即使以美元面值计算,中国经济的总量也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这些统计数字和理性的预期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否认中国是一个大国。
      但是,统计数字也揭示了另外一个含义。中国之所以成为大国,主要在于中国有13亿国民所构成的世界第一大人口,并不能说明中国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准。庞大的经济总量被13亿一除,一下子就变得很不乐观了。再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以美元面值计算,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为3300多美元,在被统计的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04位,如果以购买力估算,则以不到6 000美元排在被统计的194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00位。连萨尔瓦多、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纳米比亚、安哥拉等等听起来很落后的小国家,也排在中国之前。这就形成了典型的“大国小民”综合征:经济总量的壮大使许多中国人有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大国意识,觉得自己在世界上应该有相当的发言权,甚至可以“摆摆大”了。但是,真正落实到个人层面,大部分中国人则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自己仍属于世界上贫困的一族,经济力量甚至还不如毫不起眼的非洲、拉美一些小国的国民。
      许多中国人中的反韩情绪多少也反映了这一点:区区一个小国,凭什么和我们争夺亚洲文化的主导权?凭什么这么趾高气扬?但是,韩国人“牛”的一个道理是,不论按美元面值计算的人均GDP(近两万美元),还是按购买力计算(2.7万多美元),都是中国的数倍。作为个人而言,韩国人当然“神气”多了。
      更何况,中国的发展是经济改革优先,政治改革滞后,普通百姓的基本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政治渠道,让普通公民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务有足够的发言权、参与公共决策。大家不光是经济贫民,也是政治上的小民。大国意识的膨胀和这种小民的无助感相互撞击、冲突,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挫折。这也就给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遗憾的是,“大国小民”的情形很难算是真正的大国姿态。愤怒和挫折的心态也很难与大国匹配。人在这种状态中所做出的决定经常是基于情绪(而且多是相当恶劣的情绪)而非理性。这种决定的错误性自然会导致更多的愤怒和挫折,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种民族主义心态强调的是大国“应有的地位”,把个人层面的挫折感归结为国家的国际地位被低估、归结为外国对自己的轻视和敌意,进而激发了极端的排外、仇外的情绪,却忽视了这种挫折感的根源其实还在于“小民”、“贫民”的现实,在于我们国家自身的原因。这种典型的通过对外发泄而躲避自己问题的弱国心态很难和大国的地位相得益彰。
      本书虽然叫“怎样做大国”,但大国仅是一个背景,一个生活场景。书的核心是人,是中国人的生活。在讲到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体时,我要探讨的是这究竟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离开了人,经济总量在世界排第几并不重要。30多年后,也许中国的GDP确实会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许多人为这一远景兴奋不已,甚至“不能不看好中国”。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鸦片战争时,中国同样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其地位大致到太平天国以后才被美国所取代。难道有人想回到那样的时代吗?
      所以,做大国不是坐在GDP的头把交椅上自我陶醉,也不是站在这把交椅上大喊大叫地宣泄。做大国的目的是做“大民”,让中国人生活得有保障,有尊严,有价值。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才能对国际社会和人类文明做出真正的贡献。
      
      《怎样做大国》
      薛涌著
      中信出版社2009.10
      定价:39.00元

    推荐访问: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