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54:17 点击:

      如今,“三进”工作(即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正如火如荼地在我校推行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随着“三进”工作的推进,正在不断地改善着。校园里,孩子们标准的普通话随处都可听到;书法课上,孩子们端正的坐姿、美观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经典阅读组的孩子们吟诵起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那么我们是如何推进“三进”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呢?总结一下,有以下几方面:
      一、 普通话进校园,培养学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的口语交际目标中明确指出:“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是我们各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汉语口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
      普通话听起来感觉应该是跟语 文 老师相关的事情,但我认为,各学科的老师都应该说好普通话,应该用规范的普通话授课,与学生交流。因为教师随时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积极地说普通话,让说普通话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充分地让学生说普通话。
      在教学中,我校的大多数老师一直重视对学生语言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同学间的交流也要使用普通话。尽量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说普通话的环境。例如数学老师碰到应用题教学时,有时就会请学生读题目,或者分角色读。老师在要求他们读的时候,读音要准确,如果题目中有不认识的字,老师会在黑板上列出来,并在这个字上写上拼音,然后带学生读几遍后,再让他们接着读题。
      其次,在课余生活中,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流。
      现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部分本地学生,也会有一部分外地学生。如果本地学生说方言,学生之间交流就会有障碍,而且也不易形成一个融洽的班级氛围。所以,我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要用普通话来互相交流,如果谁忘记了,说了方言,就要让他用普通话给大家讲个笑话。相反,哪位同学的普通话说得好、规范,就评为班级的“推普小明星”,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这样的种种措施,让他们慢慢把说普通话变成一种习惯。
      汉语言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标志,它以其厚重的底蕴孕育出华夏儿女良好的品格,陶冶出健康的情感,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了我们健康成长的丰厚土壤,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说好普通话是我们师生共同的责任。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培养学生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必须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指导小学生写字,首要一环就是抓好学生写字注意力的培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做到“静心、专心、细心”。
      静心——心神平静,即写字时要坐姿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心思都用到写字上。从这个角度看,写字指导与训练是在练学生“静”的功夫。现在不少学生写字,总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写字时手中的笔漂移在纸上,缺乏底力。
      专心——精力集中,即写字时要心无旁骛,笔无虚发,把所有精神都凝聚于笔端。从这个角度看,写字指导是在练学生“稳”的功夫。爱说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要他们“稳”坐写字,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
      细心——用心细密。即写字时要一丝不苟,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到一笔一画中,这就是指导学生练“细”的功夫。小学生写字粗心大意,这就要让学生养成细看细写的习惯。
      良好的写字注意力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另外,还得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1) 观察笔画。表面看来,汉字的笔画似乎就是6种基本笔画和20多种复合笔画。其实,在不同的汉字中,同种笔画的写法是不同的。如点有长点、短点、中点、侧点、左点、右点之分,类似的细微差异,不让学生观察辨别,怎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呢?
      (2) 观察部件。汉字中许多独体字作为部件组合到合体字中时,其中的有些笔画要发生变化。如“耳”“车”等字作部件时,末笔的横要变成提;如“木”作左偏旁时,捺要变成点。
      (3) 观察结构。汉字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组合方式。如“想”“烈”等字,必须写得上大下小,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美。用田字格写字的,要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例等情况,再描红、练写。
      我校自“三进”工作实施以来,将原来的25分钟的写字课延长为35分钟,保证了学生练习书法的时间。课堂上,老师更加注重纠正双姿,加强书法技巧的指导,和学生互动起来,共同探讨,让简单枯燥的写字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书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书法的热情大增,每天的书法练习已经成了我们学校师生的共同习惯。
      2. 培养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好习惯。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字。“三人行,必有我师。”为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种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1)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少儿书法作品。每当在阅读刊物时,我们总会发现同龄孩子的优秀书法作品,于是我们就会张贴在班上,这样有利于他们切磋技艺,取长补短。看到同龄孩子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学生们羡慕不已,坚定了他们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2) 开展作业展览活动。将平时的各科作业书写认真地摆出来,让大家观摩,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看谁写得好,好在哪。
      (3) 开展写字竞赛活动。习字课,有时我们会安排四人上黑板写,其余同学在下面写。 写完后,四人一小组,同学互评,选出公认的优秀作业,给他们加星。这优秀的标准,当然不光看字正确、规范与否,更要看谁写得美观。
      3. 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写质量,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自觉练字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书写与练字的关系;各科教师要相互配合,适当减轻作业量,尤其是书写作业量,保证学生有认真书写的足够时间;教师要不断提醒和督促学生运用书法知识,并注意示范,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这样就能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只要一提笔,就能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间架合适,行款整齐。   4. 培养学生写字整洁的习惯。整洁是写字最基本的要求。整洁不仅仅指作品的整洁,还包括书写工具以及书写者自身的整洁。尤其是毛笔字书写时,教师不仅应该要求学生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可观,还要求学生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注意衣着和手指的清洁。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有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提高他们写字水平和文化品位,对他们健康成长,都将产生不可小视的作用。
      三、 让学生爱上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
      诵读是对课文内容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最适用于那些情感性强的课文,如诗歌、小说、写景或抒情的散文等。比起朗读来,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古人早就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有助于体会课文的声律气韵,还有利于培养语感和背诵积累。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呢?反思我们的教学,大致可分为四步进行。
      1. 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这是训练诵读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众多专家选编的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如能熟读成诵,必定受益匪浅。在这一步中,学生主要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此时的读应是“鸟瞰式” “全景式”的,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即可。
      2.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诵读”绝不是与“感情朗读”相对立的“强记”,恰恰相反,它应该以感情朗读为基础,训练学生诵读时,应坚持“扣读导悟、以读见悟”的原则,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紧紧地扣着读书,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领悟其语言的美妙。学生一旦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起课文来,自然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时不管诵读多少遍,学生都不会觉得厌烦,甚至会乐此不疲。反复感情朗读的必然结果是学生能诵读成文。
      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可采用各种朗读方式。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的方式因文而生异,一般来说,较难理解的课文,宜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式;人物对话多的课文,宜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宜采用轻声读;情节生动的课文,宜采用表演朗读;容易混淆的语句,宜采用对比朗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宜采用竞赛朗读;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宜采用轮流朗读,等等。
      诵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
      我们学校把每天上午预备铃响后10分钟作为师生诵读经典时间。晨诵时,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经典三者交织在一起。每个早晨,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学校、老师、孩子一起共同穿越经典,享受生命,开启一个个新的黎明。师生于清晨极静之时,听着鸟鸣,诵着经典,让灵感的花朵自由绽放。
      3. 指导诵读,积累储存。在学生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应组织他们练习诵读,要让学生一边轻轻吟诵一边展开联想,必要时可辅之以挂图、录像或多媒体。“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也可以采用创造性复述、分角色对话、演课本剧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范文语言的感受和内化。如《公仪休拒收礼物》可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领悟公仪休清正廉明的优秀品质。
      反复的诵读,能使范文中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在学生的记忆里生根,形成语言积累。
      4. 指导习作,迁移运用。古人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溢之不竭。”小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乃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已的语言,他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日子久了,语言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外,在学生学习课文和写作的过程中,随时调用他们积累的语言材料,能使他们获得诵读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诵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习惯成自然 天性 少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