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读后感 > 正文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善于观察,还要善于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53:39 点击:

      写作材料的源泉是现实生活。写作需要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更需要对生活的理性思考,这样才能获得鲜活的有内涵的写作素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思考现实生活呢?  一、 由点到面,展开思维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出现着各色各样的场面。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现象,要勤于观察。只有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之上,积累大量生活素材,写作才有厚实的基础。然而,有些人会说,我们每天都在观察生活,阅读生活,纷繁的生活似乎就装在我们的心里,但写文章时就是无从下笔,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由点到面地展开思维。
      假如写一个人。我们不妨从这个人的外貌特点、动作神态等入手,再到日常生活,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事,与什么人交往,从这些言行琐事中去挖掘人的思想品格特点。如果觉得这些材料不够充实,我们还可以去调查了解这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一些典型的事情,让形象更鲜明。
      假如我们写校园。要从校园的外景入手,抓住校园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景展开,但是如果仅仅写校园的景色,不免囿于表面化,文章就会缺少内涵。这时就需要我们再拓展视角,去观察校园中最有活力的东西——人,写校园里的师生员工,从而体现校园精神面貌,把文章的内容引向深入。
      现实生活尽管纷繁复杂,只要能由点到面,展开自己的思维,就能让自己的思绪变得畅通,不会无从下笔。
      二、 抓住特点,独具慧眼
      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这句话告诉我们尽管世界上许多事物极其相似,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们又是各具特点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论是观察一个人,还是观察一个物,在注意事物共性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个性特征,要独具慧眼。
      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就很有特点。“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这一段话抓住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征,生动地写出了孔乙己的内心窘迫和恐慌,将一个饱受讥笑的读书人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假如我们写老师,写老师的外貌是花白的头发,脸上布满皱纹,写老师的神态总是老师的眼里充满鼓励,写老师的事也是一些大家常见的带病上课、帮学生补课等,那么,即使写得再好,也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笔下的老师没有特点,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们观察事物,还要在观察中学会分析研究,既要关注事物的共同特点,更要关注事性的个性特征,这样笔下的人和物,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纵向突破,揭示本质
      现实生活千姿百态。我们既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赋予我们的美,又不能停留于事物表象上,而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自己的思维引向深入。从感性的生活事件出发,写出自己理性的思考,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往往是写作中是更为重要的东西,也是评判一个作者思维成熟的标志。
      还是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简洁的几句话,就巧妙地点出了人物的身份——封建社会中没有进学的读书人,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再如,我以前指导学生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门”。在写作这篇文章时,有许多同学的思维就停留于事物的表象上,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门。但有几位同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将文章的主旨引向深入。一位同学写,爷爷小时候家里的门是不能挡风雨的篱笆门,爸爸小时候家里的门是朴实的木门,我现在的家里的门是漂亮的防盗门。“门”的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还有一位同学写道,家在农村时,是木门,大多是敞开的,邻里之间常串门,邻里就像一家人;现在家搬到城里,是防盗门,大多是关闭的,邻里之间不串门,邻里成了陌路人。“门”的变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邻里关系的变化,引发人们的思考,也揭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一篇文章要有生命,就不能停留于事物的表象上,一定要走向深入,给读者留下品味思考的空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我想化用一下大师的话,写作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就可以等来的,它只能给那些勤于观察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中】

    推荐访问:善于 观察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