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对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发展的思考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2 04:45:21 点击:

      摘要 介绍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以推动全所科研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研所;科研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思路;湖南永州  中图分类号 F124.3;F3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40-02
      1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工作的进展
      永州市农科所是湖南省永州市唯一的正处级农业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承担全市的农业科技引进、研究、示范、推广重任。现有职工211人,其中在职职工106人,退休职工105人。全所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人,其中在职的高级职称10人(研究员1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9人。所内目前科研组有6个,即水稻育种研究室、作物栽培研究室、果蔬研究室、烤烟研究室、畜牧水产研究室、花卉苗木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研究所共承担国家、省、市和自选科研项目(课题)500多个,共获得科研成果128项。在农业耕作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究以及试验示范推广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湖南省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试点单位、全国烤烟良种繁殖基地、湖南省水稻区试点、湖南省超级稻项目协作单位、全省8个高档优质稻选育攻关单位之一;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成员单位之一。近年来,该所的科研工作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1 始终坚持科研立所,围绕科研项目建设提升科研实力
      始终紧紧围绕科研立所这个中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使科研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一个基层科研机构,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资金保障不力、科研人员待遇不高的问题。近年来,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围绕项目活所,实施国家、省、市及自选的各级重点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0项。通过全所科研人员发扬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优良传统,在科研条件差、科研任务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育种专家李四九选育的永早1-3S两系不育系通过省级鉴定,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充分肯定。园艺室主持的《早春播超甜玉米“LH30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优质杂交早稻Ⅰ优899应用推广》荣获永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所成为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区域试验站依托单位,李四九研究员被聘为省水稻岗位科学家、区域试验站站长,从而使该所科研课题跻身省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此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种三产四”推广示范项目以该所为推广单位在永州市全面展开,科研实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1.2 发挥科研优势,加强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竭诚服务“三农”
      作为一个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村经营。一方面,将生产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科研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利用自身拥有成果及信息的优势,将科研应用研究的农业技术吸收进来进行整合、创新,通过示范、推广将这些综合配套技术以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应用于生产中,是最主要的工作。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以定点帮扶和科技服务为核心,以专家服务驻村工作站为载体,并积极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大力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竭诚服务“三农”,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加强成果推广应用。2010年在省内外推广应用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逾13.33万hm2,其中水稻新品种推广逾10.00万hm2,玉米新品种推广逾2.00万hm2,油菜新品种逾1.33万hm2。二是着力开展成果示范。在永州市11个县(区)实施了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片11个。三是全面启动综合试验站工作。全所先期启动的国家水稻与玉米综合试验站积极参加永州市“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水稻综合试验站在东安、祁阳、宁远协助当地建立水稻百亩高产攻关创建片3个,现场实测产验收产量均达10 500 kg/hm2。且在水稻生长期,全程对3个县区的农民进行高产栽培技术指导与培训。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所内科技人员积极帮农、扶农,年内扶持种粮大户100户,在扶持技术和指导高产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共举办培训班26期2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特别是针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全所派出了4个科技分队到县区指导农户,并结合实际向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和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3 强化科研内部管理,改善科研条件、建立创新性农业科研所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础设施老旧、科研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制约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逐步改善这一现状,近年来,该所将强化科研内部管理、改善科研条件、创新性发展科研作为工作重点。一方面,想方设法,积极与各部门沟通衔接,完成了综合实验大楼建设,另一方面,引进一些精密仪器和设备,建好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及土壤肥料检测实验室。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挖掘内部潜力[1-2]。与各科研室、课题组签订责任承诺书,细化管理制度,按照责任承诺书要求开展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人才引进、留下困难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作为承担技术支持的科研机构成为建设的重点之一。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所属科研单位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特别是省属科研院所,凭借自身优势,高薪聘请高端科研人才。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由于地处湖南南部山区,经济条件差,自我“造血功能”不强,作为差额拨款单位,只能保证全所科研人员财政工资的发放,其他津贴、补贴难以落实,福利待遇差。因此,只能以情动人、以事留人。目前,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每年新进科研人员少,退休人数日益增多,基本与在职人员持平。人才流失严重,“老、中、青”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问题日益突出,现全所在职人员中,科技人员70人,50岁以上的20人,占29%;40~50岁的16人,占23%;30~40岁的20人,占29%;30岁以下的14人,占20%。30岁以下科研人员所占比例最少,但这个年龄段人员素质高、科研思路新颖,却极不稳定,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   2.2 离、退休人员过多、比例大,制约科研发展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老所,而且一直采取差额拨款方式。全所211名职工中,退休人员达105人,占全所职工总数的50%左右。离、退休人员除社保发放外,其他所有待遇全由所里自行解决,包袱十分沉重。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堪重负,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科研发展。
      2.3 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与市级科研所的地位不符,发展势头难以维持
      作为基层农科所,争取到的国家、省级项目、课题仍十分有限。尤其是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山区的科研机构,自身财力薄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科研事业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将进一步拉大与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的距离,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将被逐步边缘化,发展势头难以维持[3]。
      3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发展的思路
      3.1 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科研水平
      创新的意义是深远的。科研成果是农业科研院所生存发展的根本[4]。基层科研院所应从小而实,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成果开展创新性科研,以获得便于推广、优化农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根据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应争取在育种方法上有新突破,争取在品种选育方面有新进展。同时,加强品种繁殖技术、制种技术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争取在新领域取得成果。并继续认真实施和完成好目前承担的国家及省级各项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任务,尤其对承担的重点科技项目严格执行项目要求,确保质量。积极争取基地建设资金,在全市范围内与当地政府共建3~5个条件比较好、具典型性的“种三产四”试验基地,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示范。积极协助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完成好园区内农业科研技术服务[5-6]。
      3.2 挖掘自身潜力,增加自我造血功能,提升农业效益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基地一园”。“一基地”是指无公害蔬菜基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民健康生活观念的提升,现代农业经济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城市休闲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生态蔬菜基地,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发展城市休闲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生态蔬菜基地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农科所的科研、示范、工作中心,一起规划,一起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充分利用永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传承特色和对外开放格局,着力打造永州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市场上的大众蔬菜仍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且蔬菜品种有限。为充分挖掘全国各地名特优蔬菜和野生保健蔬菜品种,提高蔬菜质量,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方法,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在所内建设一个占地面积约13.33 hm2的无公害生态蔬菜基地,总结出一套适应永州市气候和特点的栽培技术和品种。“一园”是指萍岛农业科技生态园。该所地处湘江、潇水交汇处,北靠萍洲岛,南依小石城山。所内有果园、鱼池、稻田,一年四季瓜、果、油轮作不断,景致秀丽,风光无限。为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优势,可修建占地面积3.33 hm2的萍岛农业科技生态园,带动当地农业观光产业发展[7]。
      3.3 借助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将单位定位为公益性机构,发挥其独特作用
      农业是弱势产业,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不能动摇。由于大多数农业科研产品都具备公共产品特性,如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应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果树栽培施肥技术的应用等,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不可能在科研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农业科研受气候、季节等影响,出成果具有周期长、成果应用时间短、适应地域狭窄等特征。农业科研工作环境艰苦,单一重复劳动多,科研人员待遇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只有将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划分为公益性机构予以扶持,才能保证其发挥农业成果转化、推广的独特作用。应通过调整科研方向,优化管理职能结构,精简行政、工勤人员,解决科研资金分散、历史负担过重的问题,逐步建立“理事会决策、职工代表大会监督、院(所)长负责”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创建一支精干、高水平的科研队伍,通过政府增加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大幅提高科研实力和水平,最终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4 参考文献
      [1] 雷群.凉山州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7):52.
      [2] 陈静.对做好农业科研所工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33-34.
      [3] 张鑫,张成亮,季生栋.浅议基层农业科研所的人才战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133-134.
      [4] 贺佩珍.地市农科所科普工作的模式探索[J].三明农业科技,2007(3):31-32.
      [5] 杨庆贵.对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所开展所务公开工作的探索 [J].安徽农学通报,2006(5):34-35.
      [6] 张志琴.农业科研所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50-51.
      [7] 吴晶.新时期应用型农业科研所的科研和发展[J].农业与技术,2004(2):8-11.

    推荐访问:永州市 湖南省 科学研究所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