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贵州省森林火灾的影响因素及防御措施]2017森林火灾的例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0 04:54:46 点击:

      摘要 在理解现代森林防火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林火自然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降水)、地形地貌及民间用火习俗与林火发生发展关系的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 森林火灾;影响因素;防御措施;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68-02
      森林火灾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之一,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当今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1-2]。森林火灾不仅直接损害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还会产生碳氧化合物和烟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同时影响林区生产生活和建设发展,给人民生命财产乃至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损失和影响[3-4]。我国是森林火灾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1950年以来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万起,受害森林面积664万hm2,因灾害伤亡逾580人,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贵州省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形成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的气候特点,约80%的太阳辐射量集中于4—11月,70%~85%的降水量集中于5—10月,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故冬春旱现象严重,加上草木枯黄,因此从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此段期间是贵州省森林防火期。在防火期中,有60%~70%的森林火灾发生在3—4月,尤其是春耕生产和清明前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加强贵州省森林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总结护林防火经验,搞好护林防火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5]。
      现代森林防火认为,森林生物群体是由林、灌、草和其林内所有生物构成的庞大系统。该系统又与其环境诸要素构谐了更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并支撑着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物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如果受到了破环(其破坏程度超过了一定限度),森林生物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从而也就影响了生态系统中诸要素的有序性。作为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人类需要生存、发展(有序发展)就必须依赖于森林生态系统与森林生物系统共存、和谐发展,否则人类社会就要受到威胁。故此林业建设必须“生态优先”,森林防火保护的对象必须由林木扩大到森林生物系统,乃至整个森林生态系统。
      1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系统观的现代森林防火概念,从林火系统(可燃物、氧气与热源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化合反应动态过程)中林火环境(由森林可燃物、地形地貌、气象因素及野外用火习俗等要素构成)的多样性看来,笔者认为森林防火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型开放式的庞大系统。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发展,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野外用火人文环境进行科学处置。
      1.1 林火环境因子
      林火系统3个要素(可燃物、氧气与热源)中,除氧气因子具有普遍共性(普遍存在且都起助燃作用)外,其余2个因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极其复杂的多样性,其呈现的不同特征构成不同的林火环境。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似的区域,可燃物(森林生物群体)、热源2个因子呈现的特征相似,故研究某地林火的发生发展,首先就必须研究分析清楚当地林火环境特征,即在当地的自然环境及野外用火人文环境背景下,可燃物、热源呈现出来的特征。
      1.2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导致火灾发生区域和发生阶段的决定背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背景下,不同区域出现火灾的季节是不同的。关岭自治县境内气候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年均温16.2 ℃,年均日照时数1 381.6 h,无霜期297 d,年均降雨量1 366.4 mm,相对湿度79%。其特点:一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分布不均);三是季节分明,雨热同季;四是多露寡照,冬春干旱、夏季多洪涝。故就贵州省而言,火灾季节一般相对稳定在冬季和春季,由于冬春季气候干燥,植被含水量低,易燃烧致灾,是林火一触即发的季节。
      1.3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会导致气象要素的变化,形成局地小气候,坡向不同,空气湿度、植被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北坡比南坡空气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云贵高原山区因有山谷风的存在,白天吹谷风,林火借风势,很容易向山上蔓延;夜晚山顶吹山风,林火却又向谷底蔓延,但速度不如白天上山火。
      1.4 植被类型
      植被的针、阔、乔、灌、草类型与林火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低矮植物区内比高大植物区内水分含量小,草本植物区内比木本植物区内水分含量小,着火点低,易发生火灾。
      1.5 天气条件
      天气是气候大背景曲线上的微小振动,其振动的频率与振幅的大小与当地的植被干燥度情况、野外用火情况产生共振,就易引发森林火灾。一是温度。气温越高时,植被可燃烧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使可燃物易燃。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气温T<-10 ℃时,一般无火灾发生;-10 ℃>T≤0 ℃时可能有火灾发生;0 ℃<T≤10 ℃时发生火灾次数就明显增多,致灾也最严重;11 ℃≤T≤15 ℃时,草木植被复苏返青,火灾次数逐渐减少。林火发生的规律不单一由温度因子决定,林火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各地林火的发生的规律因当地野外用火人文环境及政府防火力度的不同而不同。二是湿度。空气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可燃烧物水分蒸发。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小时,可燃物失水量大,林火易发生和蔓延。三是降水。水是自然界中最廉价的灭火材料,降水量的有无或多少与森林火灾密切关联。连续干旱无雨,空气湿度减少,地表物干燥,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四是风。风即空气的水平运动。水平两地气压差异越大,风速越大。大风通常在不稳定天气出现,尤其是在晴久返雨的天气,要切实做好林火的防御。因为风不但能降低林中空气湿度,加速植被的水分蒸发,而且一旦出现火源,在风的动力作用下,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易扑救控制,会酿成大灾。贵州省一般风速较弱,除寒潮入侵时的北风或夏季的南风比较强劲外,还有雷暴发生时的瞬间强风,但均极短暂。   1.6 野外用火人文环境
      火源(热源)是林火系统三大要素之一,植被再干燥,无火不成灾,据统计99%以上林火为人为用火引起,故研究野外用火的种类、人文环境及其特点对有效防御林火尤显重要。野外用火的种类按用火目的分,可大致分为以下7类:一是生产用火。如:炼山造林,烧荒农耕,烧灰积肥、烧田地埂、秸秆清理田间卫生,进入林区耕种、运输的机械漏火、喷火、跑火。二是生活用火。如:野炊、野外烧烤充饥、吸烟乱丢烟头、赶夜路火把照明等。三是迷信用火。如:林区内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炮竹、背儿童赶夜路燃香等。四是呆、痴、憨、傻、疯人员和儿童玩火。五是旅游用火。如旅客野炊、乱丢烟头火种等。六是狩猎用火。如:林区内使枪械失火、放火围猎等。七是泄私愤或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纵火。前3类用火造林灾害占森林火灾总数的95%,其中:生产用火占70%;生活用火占20%;迷信用火占5%。
      2 林火防御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应采取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2.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报刊、录像、宣传车、文艺演出等形式,对不同的群众群体开展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并狠抓进山路口及林区道路两侧的固定宣传牌、防火标语的设置工作,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
      2.2 加强领导,落实防火责任
      森林防火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与任务,增强其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监督、检查、考核办法,跟踪检查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对制度和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3 加大巡护力度,严格火源管理,做好“三个重点”工作
      一是森林防火期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在重点区域增设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登记,对在林区从事副业生产或林业生产的施工作业人员逐一进行了造册,依法治火,严防火种进山,并与林区内的坟主、林缘土地承包者签订了禁火责任书;二是在重点时期(防火戒严期)加大巡护力度,严格控制野外用火;三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呆、痴、憨、傻、疯等)的监控工作,完善监护制度。
      2.4 加强防火设施建设,防患于未然
      利用近年国家加大对乡村级公路投入的契机,大力修建林区公路。加强生物防火隔离带的建设,实行“以林养林、以林保林”。 同时,要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
      2.5 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
      由于森林火灾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各乡村应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扑火队伍,做到林火早发现、早消灭。制定培训计划,对防火专业队伍进行培训,并组织森林扑火实战演练,做到一旦出现火情,扑火队伍能拉得出、用得上。
      3 参考文献
      [1] 王森.贵州森林火灾的特点及消防对策的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1989,17(1):1-5.
      [2] 董斌兴.概论现代森林防火[J].森林防火,2001(4):17-18.
      [3] 李子芳,姚志荣.马鞍山地区森林火灾特点及火险预报[J].安徽林业科技,1995(2):45-46.
      [4] 张斌.福建林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1995(4):81-84.
      [5] 陈志红,陈必和.森林火灾的危害及防火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6.

    推荐访问:贵州省 火灾 防御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