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县城房价在4000合理么【一台电脑带火一座县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2 04:33:31 点击:

      买了一件不一样的婚嫁用品,竟开始了一份不一样的人生――      吴东清是江西省婺源县清华镇的一个乡村教师。   这是一个偏僻、有1300多年历史的小镇,如果不是因为妻子下岗在镇上开了一家电脑打印店,他的生活可能至今不会有任何改变。
      1999年,互联网悄然来到了婺源,吴东清去县城办理了相关手续,成为当地第一批网民。一个与旅游有关的网络时代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始。
      他的网名“婺源吴老师”在网上广为流传,有一家想与他合作的旅行社曾做过一次调查,来婺源旅游的散客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知道“婺源吴老师”。而直接与他联系、然后来到婺源的“驴友”,粗略估计就超过了40万人。
      
      新娘的嫁妆是一台电脑
      
      彩虹桥在离小镇不远的河流上,这座始建于宋代至今保存完好的廊桥,是婺源最负盛名、最具浪漫色彩的景点之一,也见证了这个小镇1300余年的历史。1972年出生的吴东清一直生活在这里。
      1992年,吴东清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小镇上,在当地中学当历史老师,一心向往外面世界的吴东清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狂热地爱上了摄影,因为整天背着一台“海鸥”相机,他成了当地人眼里的“时髦青年”。
      三年后,他所在的学校买了一台386电脑,吴东清第一次触摸到了键盘和鼠标,很快就学会了打字和文字处理,而从《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等杂志上了解到的互联网,更是让他充满了向往。这期间,除了迷上电脑外,他开始与现在的妻子屠韵冬谈恋爱。
      屠韵冬最初在林场下属的一个单位工作,后来因为效益不好下岗了,同镇上的大多数女孩一样,准备去浙江义乌打工,分离的相思之苦让吴东清做出了抉择,用准备结婚买嫁妆的5000多元买了一台奔腾电脑,在街上租了一个店面,开了一家电脑打印服务店。
      直到1999年上半年,婺源县城的电脑上网业务开通了,吴东清兴冲冲地去县城注册了一个账号,成了当地最早的一批网民。而在乡镇里,他则是全县惟一一个上网的人,他上网的事还成了当地的一大新闻,连镇党委书记也跑来看新鲜。
      刚上网的时候因为费用惊人,吴东清一般只上一个小时,看看新闻,后来开始实行包月制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挂在网上,什么样的网站都“跑去”看看。在“携程”网上,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家乡婺源。这是一些摄影发烧友贴上去的照片和游记,他完全没有想到,平时熟视无睹的景致,居然有如此撼人心魄的惊艳之美。在这些照片的下面,有不少网友的跟帖,大多数是询问如何坐车去婺源,什么季节去婺源才能见到这么美的风景。吴东清看了后也跟了一个帖,简单地回答了一些网友关心的问题,并留下了“婺源吴老师”的名字以及电子邮箱、电话和联系方式。
      这位来自婺源本地的网民,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个帖子一挂就是一年多,而在这一年时间里,吴东清“热情高涨”地回答了上千名网友的问题。
      “婺源吴老师”,成了当时婺源通过网络与外部联系的惟一通道。
      
      网上直播油菜花盛开的惊艳之美
      
      1999年春节前夕,吴东清接到了一个来自深圳的电话,这是“山鹰户外”俱乐部打来的电话,除了请他安排行走的线路之外,还让他帮助找一块能扎帐篷的空地。几天之后,七八个“背包驴”来到了清华古镇。
      这也是吴东清第一次接触“背包驴”,他带着这些人去彩虹桥旁的河滩上露营时,被他们所带的装备惊呆了,除了帐篷、睡袋、头灯、酒精炉、铁铲之外,居然还带了GPS卫星定位仪,吴东清回忆起当时的一幕,有些惊讶地说:“这哪里是来旅游,简直是来探险啊!”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背包驴来到这里,如果吴东清没时间,则由屠韵冬领着他们去找旅社、安排去农家吃饭,他们的小店成了“背包驴”的“驿站”。许多“驴友”回去后,会把受到吴老师热情接待的经历写成游记,在各种各样的网站和论坛上发表,一时间,“婺源吴老师”成了网上的一个名人。
      这个时候,吴东清在网上结识了两个在深圳工作的婺源老乡,通过网上商议,他们联手办起一个名为“婺源人家”的网站,目的是对外介绍自己的家乡,同时也为在外工作的婺源人互相交流做一个平台。
      吴东清分工负责网站的文字和图片。这期间,吴东清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全县所有村落,拍摄了几万张图片,撰写了近10万字的介绍文章,并在网上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徒步行走的线路。在油菜花开的季节,他坚持每天更新文图,向网友们“直播”中国最美乡村的最好季节。
      而婺源旅游,也仿佛在一夜间火了起来,第一个黄金周时,无数游客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小镇上到处都是操外地口音的人,吃不上饭、住不进旅社、租不到车,一个个找上门来的游客让吴东清忙得焦头烂额,为此,夫妻俩不得不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吴东清至今想来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最多的一天,他们竟接待了3000多人。
      虽然吴东清所做的这一切没有任何收益,但并没有影响他做这些事的热情,而他的努力,也开始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2001年的春天,珠海自由人俱乐部找到吴东清,提出要定向资助10个贫困家庭的!生。吴东清被这些平时旅行时十分俭朴的“驴”感动了,特意带着他们步行20多公里,去大鄣山乡的白石源村,挨家挨户地探访,并最终确定了10个弦子的名单。
      
      婺源的星空为什么如此感受到人
      
      “婺源人家”网站此时的影响已越来越大,而且破天荒有人来做广告,而更多的网友则希望吴老师能办一个类似家庭旅馆的接待点。2002年下半年,吴东清将自家的住房进行了简单改造,到了2003年年初,这个有23张床位的小旅馆开业了。
      吴东清给他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驴友驿站”,每张床位只收20元至30元,房间里还配了上网的电脑。吴东清一直记得,第一个住进来的是一位浙江驴友,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位驴友后来连续三年在这里过了春节。
      让吴东清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名叫悠幽的北京女孩,这个女孩不但给他的网站写了篇几万字的游记《无梦到婺源》,后来还打电话告诉他们,她现在的男友就是在婺源找到的。
      悠幽在游记中写道:“下了车我就去找‘驴友驿站’,找那里的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帮我修改了行程中不太合理的地方。我说想安排一段徒步。他建议我先乘车去沱川理坑,晚上住在那里,第二天再从那里走回清华,一共三十多里山路。”
      到达理坑之后,悠幽找到了吴东清介绍的云溪别墅,一幢名副其实的徽派老房子,全木结构,有天井、有厅堂、有厢房还有美人靠。
      理坑的星空让悠幽无比感动:“我看见如此震慑人心的夜空,星星多得惊心动魄,多得让我不能喘息,理坑的星空让我感动得哭了。我伸手想触摸,却不能。如果有一天,可以有一个真心的爱人伴在身边,看日出日落,看斗转星移,哪怕只看一眼这样的夜空,我一定会淡出网络。我上网,实在是因为太过寂寞了吧。”
      但在理坑,悠幽很快就疲累不堪地睡去了。第二天,悠幽徒步走回清华,她写 到:“晚上,我的体力恢复了很多。吴老师带着我和深圳的大李去看彩虹桥和水车,彩虹桥在夜色中看不真切,却有别样的神韵,吱吱呀呀地走过去,叩磨坊的门。主人特意为我们开动了这古老的水车,木轴转动的声音伴着哗哗的水声格外祥和动听。”
      幽悠在离开清华时流泪了,“明知道几世修来的缘分会一晚耗尽,我仍然为将要到来的离别感伤。明知道这么大的快乐怎么能够长久?可我很贪婪,就像一个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拥有了就不舍得放手!”
      吴东清带给这个小镇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他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的礼遇,不久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专程去他家里探望,他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选为县旅游协会的理事,现在,他还投资30多万元,新盖了一幢徽派风格的楼房做为新的“驴友驿站”。
      但谁也没有料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与他合作做网站的其中一人,居然私自将“婺源人家”卖给了一家公司。网页上,他的文章被人改头换面后重新出现了,“婺源吴老师”则被删得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如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吴东清一想起这事就会钻心似的痛,他曾准备去法院上诉,但因为要牵扯太多的精力、取证困难,最后放弃了,也有“驴友”劝他将此事的全过程写成帖子,发到大的网站上去,但他不愿让别人看到婺源人与婺源人之间不和谐的声音,最终也没采纳。
      “如果不是从‘驴友’身上学到了宽容、坚韧、能吃苦的精神,我恐怕早就心灰意冷了”。
      吴东清选择了重新开始,新做了一个名为“走进婺源”的网站(http://wwwintowy.com)。“婺源吴老师”再度现身网上。在新的网站上,吴东清设计了许多条通往一些不是景点的村庄的线路,他试图把婺源打造成一个“背包族的天堂”。吴东清还在网上撰文,批评在婺源极为普遍的“摩的”司机拉客、宰客现象,一度引发了许多“摩的”司机的不满,有的人把去驴友驿站的游客送到别的旅社,还有的人散布“驴友驿站”偷窥女游客的谣言。对此,吴东清总是一笑而过。
      让吴东清始料未及的是,网站一开通他就接到了一个来自西藏的电话。这是“驴坛”的一个有名人物麦子打来的。麦子是青岛人,几年前曾骑自行车游遍了西藏,还在西藏的普蓝县支教了一年。从前年开始,麦子计划用3年时间徒步走遍中国,去年夏天,他曾在“驴友”驿站休整了一个月,与吴东清夫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到吴东清所教的班上给学生们讲过课。
      麦子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因为他连手机都不带,只有他想找你才能联系上。虽然只是一个问候,但吴东清感到了“驴友”们带给他的力量。
      “婺源吴老师”,成了民间力量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一个符号式人物。
      编辑/王威(szww01@21cn.com)

    推荐访问:一座 县城 一台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