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浅谈文化翻译与策略】浅谈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英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52:13 点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植根于语言。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深入研究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能够丰富人类文化,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能加速世界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翻译;文化缺省;归化与异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曾说:“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满,愈来愈光辉灿烂。” ①然而,跨语际的文化交流需要借助翻译来完成,在翻译实践中,文化怎么译的问题,是每个翻译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然而不管是语言的交流还是文化的交流都必须通过翻译来进行。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翻译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由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很难达到同等的认知反应,但是不同的语言之间又存在着同构现象,翻译就是利用这一因素来弥补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表达形式的空缺,从而使读者更加准确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文化翻译是综合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来研究翻译活动的一种新的角度。翻译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承接性”、“符号转换性”、“文化传播性”、“创造再生性”等特点。只有熟悉和了解中外文化的内涵,灵活地选用恰当的表达,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信息的正确传递。翻译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信息传输和接收的互动过程,对翻译作品来说,要达到文化信息传输和接收的互动效果,就必须保证文化信息的传输的充分度。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从来都是双向的,一方面翻译由特定文化环境的需要所引发并受该文化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翻译又参与建构新的文化。翻译的本质是翻译文本的全部内容,事实上,翻译应涉及两个方面: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努力洞察源语种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并将之与译语文化背景中的文化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加以对比,以便找出恰当的处理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让目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文本,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是必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传递原文中所包含的一切信息。这样做,只能是剥夺目标语读者通过译本来获取对原语文本理解的乐趣。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他的根本魅力在于作品如何表达而不是表达了什么。作者不会明确给出现成的答案,作品的意义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成功的作者通常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品味和想象。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经常有意向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文本的空位,对于目的语读者而言的文化缺省构成了原语文本的重要空白点。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填充作品中的空位来获得文本的美学享受。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剥夺读者想象的权利。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恰当处理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与留给读者足够想象间的关系。从促进文化交流的角度,如果译者在翻译中以各种方式尽量保留原语中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介绍其特有的文化意向,将无疑会缩短两种语言的距离,带给读者更多的“异国风情”。
      一般来说,对文化缺省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另一种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即归化和异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原则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劳伦斯·韦努蒂提出来的。他将归化翻译定义为采用流畅的行文风格来为目的语读者减少出发语中的异域化色彩的翻译方式。将异化翻译定义为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破除目的语的语言规范来保留出发语中的异域化特色的翻译方式。异化意味着使译文读者接近异国文化,使译文读者看出异国文化与本族文化的不同。归化意味着使异国文化紧贴目标文化读者,使目标文化读者毫无困难地阅读译文。换言之,归化就是为了方便目标文化读者,用目标文化代替源语言文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原则各自有自身应用的优缺点。采用归化翻译原则可以使译文流畅易懂,减少译文读者的理解难度,其不足在于保留了文化内涵,但丧失了文化内涵的呈现形式,很容易丧失深层的文化内涵,使译文生硬难懂,增加了译文读者的理解难度,造成读者的不解、误解甚至曲解。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异化的翻译原则带来的损害和弊端较大,也更明显,应用时应当谨慎而为之,只有在一种文化中存在而在另一种文化中缺乏对应的称指性文化事物或现象,才能适用异化翻译原则。称指文化是指那些仅仅用于对事物名称和概念进行指示的文化。称指文化主要是以文化词的形式呈现的,包括物质名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术语)等概念性词语。由于这类文化词语通常只是起指示性作用,因此可以采用异化翻译原则来处理,包括采用音译、音义结合以及译义等翻译方法。这类文化词语即使存在一定的文化内涵,像人名、地名等可能是根据某个传说、某个特殊事件、某些特殊原因等来命名的,如英国的城市Chester是为了抵抗外来军队的进攻所构筑的城堡而得名,翻译时常用“切斯特”而不用“城堡”来处理。不同民族长期形成和积淀下来的规制与习惯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情感、对价值观念的评判、对行为举止的要求等。这种影响使得不同民族间的喻指和规制相互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喻指文化和规制文化应该采用归化翻译原则,才能让读者在自身的认知范围内理解、接受和适应外来文化的差异。比如,在汉译法时,将中国无人不知的孙悟空译成Asterix,Asterix是法国鼎鼎大名的文学形象古代高卢的小精灵,因为他与孙悟空同样神通广大,因此在翻译时采取这种归化的原则极为妥当。诸葛亮和古代以色列国王Solomom都是足智多谋的人,他们是智慧的化身,因此在翻译时将诸葛亮译成Solomom。还有在翻译雨后春笋时,就要用“蘑菇”取而代之“笋”得形象了,即译作pousser comme des champignons après la pluie。
      在进行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采用归化或者异化的翻译原则来处理,而是应该考虑到语言和文化,作者和读者等诸多因素选取合适的方法。采用归化和异化的互补策略,做到通俗易懂的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不影响文化内涵的传递。
      注释:
      ①《傅雷家书》146页。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 王宁.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许均.生命之轻与翻译之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 许均.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 许均,袁筱一.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浅谈 策略 翻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