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调查报告 > 正文

    汉服生活,一段青春无悔的岁月 青春无悔的唯美短句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51:42 点击:

      走过了22年的人生路,迄今为止,最无悔的时光就是大学期间身着汉服生活的三年。男子蓄发、把汉服作为生活的常服,这些行为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不被理解的大环境,这三年多的经历才让我学到不少,其中最为可贵的我想是一种信仰。
      初识汉服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实说,开始我对汉服的喜爱既不是因为文化认同也不是因为民族情感。我仅仅是觉得汉服很美,加上那时自己对所谓“古代”的一些东西有偏爱,结果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汉服的新闻后也就糊里糊涂的喜欢上汉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并未将其与民族服饰挂上钩。所幸的是我买第一套汉服之前浏览到百度汉服吧老吧主“溪山琴况”所写的一些关于介绍汉服的文章,这才晓得原来汉服并非单指所谓“汉朝服饰”,甚至不是“古装”,她就是我自己的民族服饰,是属于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我拥有第一套汉服的时间是2007年的11月,距离溪山老吧主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写的东西让我真正理解了汉服的含义,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要复兴汉服。然而我始终没能与他有过交流的机会,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当有了第一套汉服后就喜欢得不得了,开始没有勇气穿出去,所以就在家里穿。之后又变成提着汉服出去,晚上在公园散步时就换上,出了公园又脱下。说起来也是不喜欢别人那种异样的眼光,可是这种民族情结又越来越浓。第二年春天,我穿着汉服和同学去野外郊游,很巧合的遇到了一群汉服同袍,当时整整兴奋了一个多星期,毕竟之前一个人是挺孤独的。后来之所以能够克服心理恐惧,坦然的穿上汉服走出门,我想一直是有着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没有什么不对的”。所以后来就逐渐产生了蓄长发,穿着汉服生活的想法。其实当时我就很清楚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要真正的做到把汉服彻底带入生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你甚至会因为这样而被自己的同胞当做异类来看待,所以有人觉得汉服复兴的目的是要恢复到整天都穿汉服的状态是不现实的,这也不是汉服复兴的初衷。而那时我只是把这个当成是个人的一个理想,将实现的时间则定在大学四年。因为这可能是自己真正可以放心大胆做自己事情的最后几年,所以无论顶多大的压力我都想把这想法变为现实。那时候懂得不多,想法多少显得有些稚嫩,但情感却是最真挚的。
      开学的第一天,我穿着汉服去学校报到。确实很多同学觉得奇怪。好在我之前给导员简单说过,所以导员当即告诉全班:“这位同学穿的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同一天还发生了另一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事儿。那天有一位老师看见我穿着汉服,于是便邀请我去给她的学生讲解一下我身上的服饰和礼仪。到了那间教室后我才发现原来她几个学生都是外国留学生,有两个是韩国人,还有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几位同学中文都不错,可以进行基本交流。我简单地给他们介绍了汉服和一些基本礼仪,那位叫木村的日本同学说他也懂一些,是在日本学的。讲完之后已到中午,我就和他们一起离开,后来发生的一幕让我至今难忘。那是在走出教学楼后,木村同学和我们不一路,便要道别。他没有用现在常用的挥手,而是行了中国的揖礼,我随即也回了一揖。这时正好经过几个女学生,看见我们行礼就“咯咯咯”的笑,她们可能不晓得木村是日本留学生,也不知道我们行的是中国礼仪,只是觉得我们的行为很奇怪很搞笑吧!中国礼仪在中国土地被中国人嘲笑,那笑声现在想来都觉刺耳。但也确实不能怪她们,毕竟教育的大环境如此,从小我们都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理所当然,就像问起汉族的民族服饰很多人就随即想到西装、夹克、衬衫等等一样。也正因如此,这个时代才真的需要那么一群人来做这样一件事吧。
      我有个朋友这样说过:“汉服是一面旗帜,你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它。当你被吸引而走近它时,你会发现在它的周围有很多东西,诸如百家经典、古琴、国画、茶道、围棋……”我觉得此话说得非常在理,因为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就是因汉服而起的。大学期间,我才真正的开始认真去读传统经典,儒家思想对我今后影响颇深。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觉得对我思想影响最深的就是孔夫子、南怀瑾老师和孙中山先生这三个人,毫不夸张地说,有时我回忆起过去,甚至会觉得自己因此获得了一次新生。除了读书之外,这三年里也有了许多很难忘的经历。2009年春,身着汉服的我被苗家同胞邀请去苗寨住了几天,有天晚上,同样穿着民族服饰的村长对我说了许多话,几乎都是对近年来他们的民族文化流失感到惋惜和无奈,正因感同身受,所以他说:“你们汉家复兴汉服,我们第一个支持!”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时隔一年后,著名中国风词人方文山来我们学校开讲座,那天我问了他对于汉服的看法,方老师的回答很中肯,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汉服作为汉族的民族服饰,这种文化的流失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不久之后,方老师就在他的微博上发起了关于汉服的调查投票。在去年的《汉服春晚》里,我又看见了方老师出现,还说了对汉服同袍支持和鼓励的话,这让我非常感动。在这期间,我们在学校申请建立了汉韵社,有了校方的支持和提供平台,到后来在学校穿汉服也不会有那么多异样的眼光了,甚至会时不时在校园内看见有穿着汉服的同学,衣带飘飘,衣袂飞扬。回想几年前孤军奋战的日子,倒是真有几分苦尽甘来的感觉。
      到了大四,我把蓄了三年的长发剪掉了。剪发那天并未感到心痛和惋惜,可能是因为之前给自己定的时间就是大学期间想的缘故,况且这并不代表要和汉服告别,而是换一种新方式以一个新起点去做这件事。但我还是把剪下来的双鬓保留下来,今后只要一穿汉服就会把它粘在儒巾上,维持原来的模样。很多新同袍不理解此举为何?其实那只是我对那三年时光的一个纪念而已。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因为之前许多人说的那样,会因为汉服失去许多这个年纪该有的快乐。穿汉服生活的三年里,朋友交了不少,恋爱也没有耽误,更重要的是时间没有浪费。也是因为这几年所学得到的一些成果,毕业后我很顺利地就考进了文史杂志社做编辑。我在杂志上做一期关于汉服内容的栏目时,有幸结识了多年力行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张院长对我说了一段关于他对汉服复兴的认识和评价,我觉得相当适合作为本文的结尾。他说:“服装不是简单的服装,衣冠是文化和礼仪的象征,是文化的引义。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国魂民族性都是由人的行为举止和服饰展现出来,作为中国人应该有中国性。所以复兴汉服我是支持的,因为汉服传播的是一个信息,说明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证明了中国文化依然有复兴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它由年轻人发起,这证明了中国文化依然有吸引力。”
      作者简介:檀越之,本名周渝,23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任《贵阳文史》杂志社编辑。爱好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著有作品《新民随谈录》《梅花岭》《华之央》《葵雪春秋》等。近几年来致力于汉服复兴与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

    推荐访问:无悔 汉服 岁月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