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创意广告 > 正文

    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张谓专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5-17 16:09:11 点击:

    张谓专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西亭子言怀① 张谓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5.(3分)C【解析】错在“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
    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意思2分,形象及分析4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服兵役劳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战争,首联是指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 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移”与“出”两个动词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

    C. “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别梦”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梦,“关西”借指长安,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裴侍御离开后的行踪和所见景色,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15. 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案】14. D    15.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
    “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赏析不当。全诗只有最后一联渲染了离别的伤感。“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就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整体分析,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因为这两句分别照应前面的“舟移”和“路出”。“随”“趁”,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赋予了“江月”和“山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随”和“趁”字有动态感,能让人感觉到江水的流动,山花的摇曳。

    早梅 齐巳(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①,先发望春台②。

    早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①律:万物生长的周期,自然节候的规律。②望春台:即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初见水边盛开的早梅的惊喜之情。

    B.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张诗疑梅为雪,写出了寒梅花发,形色似玉如雪。齐诗则通过朔风、深雪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C. 齐诗语言浓艳,描写精细,工笔刻画出了早梅的“素艳”、“幽香”,极具个性,创造了一种细腻精致的审美的境界,诗中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

    D. 齐诗中诗人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早梅的不畏严寒、傲然独立、雪夜独开,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着自信的思想感情。

    15. “梅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有人咏其风姿,有人颂其神韵,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齐巳诗中是如何体现梅的特点的。

    【参考答案】 14. C 15. (1)首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并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更有力的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2)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开”的“一”字炼字精准,写出了梅花“早”开的特点。(3)第三联诗人运用嗅觉、视觉多种感官结合的手法,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4)第一联“孤根”虚写,第二、三联实写,由远及近,虚实结合,多层次地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齐诗语言浓艳”错,应是“语言清丽”。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确认所用的表达技巧,考生可从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具体回答;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
    以及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本题中,首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的意思是: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并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更有力的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意思是: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一枝开”的“一”字炼字精准,写出了梅花“早”开的特点。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的意思是: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诗人运用嗅觉、视觉多种感官结合的手法,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其中,第一联“孤根”虚写,第二、三联实写,由远及近,虚实结合,多层次地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