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财神节 > 正文

    关于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5-14 22:34:28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

     “破解”南阳之行的发展“新密码”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先后前往医圣祠、南阳月季博览园、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学懂弄通讲话要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上好中医“传统课”,厚植文化沃土的发展“新传承”。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南阳人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乱世当中救人民于水火,留下鸿篇巨著《伤寒杂病论》,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的魅力,同时中医也获得政府的高度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把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高对中医药内涵的思想认识,当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新传承”努力奋斗。

      搞活月季“土特色”,擦亮城市形象的发展“新名片”。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南阳月季博览园中,我们可以看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月季花,似乎在向游客展示着它们的独特的魅力。这份美丽的背后,是南阳人民瞄准休闲旅游和把握城市特色,以南阳当地传统苗木月季为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做出特色,构建新发展格局。各地应当立足于当地的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深度挖掘打造当地特色,形成特有的文化底蕴,塑造崭新的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奏响艾草“创新曲”,打造乡村振兴的发展“新产业”。去年考察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今年关注“艾草大产业”,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发展特色产业。小小艾草已飘香千年,如今依旧生机勃勃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让3000多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要想扩大艾草的“吸粉力”“驱动力”,必须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特色产业领域的应用转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完善新时代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特色产

    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

    打卡贫困村 感受“小确幸”

      周末,脱贫攻坚采风组的小伙伴们一同前往旅游热地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打卡。路途中有说有笑,似乎来不及晕车,不一会功夫就到了。一下车,只见四周环山,中间是平坝,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入心脾,给我们采风组留下了好印象。于是乎纷纷提相机、拿手机,选好角度,拍照留下庙坝全景。

    庙坝景色
      过去提起庙坝村,有个说法叫做“在家不努力,拉你去山那边的庙坝走一圈,要是不听话,把你嫁到庙坝”。

      庙坝村位于南川区东南面,距离南川城区65公里,以前在南川区算是典型的穷乡僻壤。由于地势偏远、山道蜿蜒,交通条件极为闭塞,谁都不愿意去庙坝,更别提嫁女儿。而现在,随着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驱车自驾只需要一个半小时车程便能到达目的地。

      宜居的环境令人心动,醉人的景色美不胜收。来到此地,不住上十天半个月不足以感知他的美,如今庙坝已经成为城里人向往的避暑纳凉“黄金地”。

      走,我们去庙坝村避暑纳凉,顺便打卡拍照吧;
    走,我们去庙坝村采风,看能不能碰上白颊黑叶猴。每到周末,相约去庙坝村旅游的游客甚多,农家乐房间爆满,若不提前预约还要吃上闭门羹呢!

      来到村委会,经过驻村第一书记的介绍,知晓了庙坝这几年脱贫攻坚的工作情况。为了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成冒热气、接地气的文稿,我们一行人又走进了贫困户家中。原来这庙坝确实“妙”,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庙坝的自然风光,更是庙坝人与生俱来的勤劳与勤奋。

    林下栽种黄连
      因为条件艰苦,庙坝村的村民们特别能吃苦耐劳,靠着勤劳肯干的秉性,一步步扯掉了贫穷落后的标签。他们靠山吃山,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在林下栽植了黄连,发展了中峰、方竹笋等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全面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庙坝之“妙”还在于他们的子女们特别勤奋。这几年,贫困户家里的孩子们走进了大学校园,从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变成了飞上枝头的“金凤凰”。尤其是当村民们知晓村里走出去第一位研究生的时候,全村老百姓都投来点赞的目光,引以为豪。他们教育自家孩子要以她为榜样,向她看齐。所以在村民们的眼中,无论生活多苦多累,只要是用于子女教育的投资,那都算是用在刀刃上的,他们一点也不会含糊,一分也不会落下。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与当地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庙坝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与2018年相比翻了一番,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昔日的贫困小山村蜕变为“国家森林乡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全村人民靠着勤劳的双手与勤奋的学习奋力拥抱脱贫致富的小康生活,用心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确幸”。

      当问到贫困户夏春学脱贫后对驻村工作队还有什么愿景时,他开玩笑地说,“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帮助我们既是联系产业,又是争取项目,反正遇到什么难事他们都可以帮我们解决,我们不希望他们走啊。驻村工作队,你们能不能别走,你们走了我们怎么办?”

      其实,驻村工作队只是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驻村工作队走了也不怕,因为你们已经战胜了贫穷,你看你们已经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靠勤劳的双手,你们已经走上了路子,你们就是最棒的。未来乡村振兴还得靠大家的智慧同基层干部们一起努力奋斗,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贫困户一听乐了,这不就是国家对未来农村的发展规划吗?有了方向感觉像是又吃下了定心丸。赶紧吩咐我们坐在外面等一会儿,热情地去灶台给我们熬油茶。

      此刻,只见摇蜜归来的养蜂人背着甜甜的蜂蜜路过,我们赶紧放下手中的采访本,跑去打卡拍照、合影留念。也许是因为村里太凉快;
    也许是了解到了民情,有了写作的第一手资料;
    也许是因为贫困户看到了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也许是因为养蜂人背着甜甜的蜂蜜,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

    国士重振“中国力量”铿锵逆行“芳华绽放”

      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1日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

      《史记·淮阴侯列传》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这是抗疫一线人员的共同荣誉,不仅展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品格,更重振了14亿人民铿锵前行的磅礴中国力量。芳华不只属于年轻人,它属于永远绽放,永远与祖国同奋进、共敌忾,努力奔跑的一群人。铿锵国韵、千古回响,斗转星移、国士仍在。致敬!你们不仅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你们是真正的国士无双、民族脊梁,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为众人抱薪、为生民立命,牢牢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后,他再战防疫最前线,呼吁所有人呆在安全区域,自己却一路奔波不知疲倦,逆行在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奔赴武汉时,他倚靠在列车上的照片,在互联网“刷屏”、让许多人“泪目”;
    疫情蔓延时,他敢医敢言,确认“人传人”,无论是疫情防控、重症救治,还是科研攻关,都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听钟院士的话,一动不动、让动再动。”这位身披白大褂的老人、庚子年老百姓的新偶像,一举一动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风向标。他排国难于危急,救民众于水火,担得起“共和国勋章”的分量,更担得起那根刚硬坚强、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赶赴武汉,率领全国各地中医团队组成“中医国家队”,建起第一个中医方舱医院,累计收治564名患者,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古稀之年的张伯礼,在武汉奋战了整整81天,曾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
    回津后,仍忙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海外专家视频连线近五十场。张伯礼院士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无愧“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生命很脆弱,但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坚强。”去年底,首批七名新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他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为中国抗疫提供了病原学方向、为确认新冠病毒以及开展疫苗研究赢得了宝贵时间;
    他身先士卒,带领全院600多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30多天,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他就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目前履职省卫健委副主任的张定宇。“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作为渐冻症患者,张定宇隐瞒病情、不顾感染风险,时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渐冻之躯,在疫情风暴中托起无数人的信心与希望,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疫情爆发,她星夜抵汉,紧急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在精准筛选确诊病例的同时,争分夺秒地研发新冠疫苗,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团队;
    她紧紧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埃博拉的终结者”、女将军陈薇。“我是一名军人,穿上这身军装,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祖国人民!”巾帼叱咤,誓言重千钧。三十年来,陈薇以军人的雷厉风行,和不惧风险的勇气、保家卫国的担当,潜心研发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书写了我国生物防疫领域的高光一笔,“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当实至名归。

      铁肩道义,国士无双;
    中华有您,万民之幸!回望走过的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多难兴邦,正是因为不断涌现出的“国士”担当,才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坚强,也让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同“心”筑梦、不负韶华,在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携手并进、砥砺前行。

    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

     “小火慢熬”“青芝党参汤”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其实,中医药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疫情防控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还体现在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奥秘”。用“中国药方”定能熬制出疗效显著的“青(青年)芝(知识)党(党员)参(身份)汤”,建设成一直拥有强劲战斗力的青年党员队伍。

      种好“药材”,严把培育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党员更是改革发展中最具朝气的中坚力量。青年党员要从“幼苗”长成一味“良药”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从理论和实践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在党和人民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作为新时代党员知识青年应学会主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武装头脑,充分利用好学习的宝贵机会,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坐得“冷板凳”,厚植理论根基,提升理论功底。青年党员不仅要做带头学习的“排头兵”,更要做先进理论的“宣传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凝成一团,让更多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从而,党组织能更好地选拔“好苗”、培育“好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搭配出“治国”良方,发挥出卓越的功效。

      用心“熬制”,严格培养关。青年党员要在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在“为群众办实事”中“经风雨”“见世面”,要做下得“黄土地”、上得“热炕头”的“接地气”的青年党员。“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党员要将个人“小我”融入到家国“大我”中,将“好药材”的精华在平凡但非凡的岗位工作中“淬炼”出来,肩负起与新时代同前行、与百年大党共成长的重任。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疫一线;
    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潜心科研,越是艰难险要,青年党员越是冲锋在前,用青春绽放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不懈奋斗的绚烂。青年党员只有通过“小火慢熬”的不断历练才能增长才干,才能做到手握“金刚钻”,能揽“瓷器活”,在贴心的服务中积累经验,收获老百姓的认可与点赞。

      看好“火候”,严控提拔关。青年党员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的要求,勇于直面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而党组织作为“药剂师”不仅要谋篇布局“抓好药”,以“人尽其用”实现党员队伍的系统结构优化,还要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党员干部鼓劲撑腰,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将优秀的青年党员“扶上马”,更要不失时机地“送一程”,为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创造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搭建更广阔的锻炼平台。对青年党员干部的提拔与任用,一方面要善用、敢用,另一方面要符合程序规范,要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和发现信念坚定、德才兼备、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青年党员。

      正所谓,涵养底蕴成“好药”,肩负使命用心“熬”,把握“火候”识英才,巧用“妙方”春来到。        

    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心得体会

     擦亮中医药文化“三块招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中医药文化正迎来发展的关键期,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保护传承中擦亮“老招牌”,在守正创新中擦亮“活招牌”,在推动发展中擦亮“金招牌”,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保护传承,擦亮“老招牌”。神农尝百草、华佗创五禽戏、扁鹊起死回生、张仲景医治伤寒……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别具特色的基因。药香中弥散着悠久文化的香气,银针里传承着悬壶济世的精神,点穴手法中投射出精益求精的理念,几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医药学的实用价值与人文精神,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深入人心。中医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既能防未病,也能治已病,具有通心顺气、调理身体的保健功能和知疾走向、由表及里的治疗功效。中医药之美在于高超的医术、实用的功能和传承千古的高尚医德,把中医药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守正创新,擦亮“活招牌”。“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时代奔流不息,创新步履不停,只有历史与时代不断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破旧与立新相统一,中医药学才能在变化创新中充分释放时代活力。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传承性与包容性二者互促共融、密不可分。“不离宗”是根本,要立足中医传统、根植中医思维、保持中医特色,防止“以西律中”“中医西化”等“换血式”伪创新;
    “不泥古”是关键,在根植传统沃土的前提下,要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输送养分,要注重与西医的结合,注重中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中医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践创新,注重中医医疗社会服务的优化,融合各种优势,在“百川入海”中“成其大”;
    把握时代机遇,在“潮平岸阔”中“成其广”,让中医药文化在与时偕行中与日俱新。

      推动发展,擦亮“金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这是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围绕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实力、发展动力和发展韧性。人民群众是中医药服务的主体,是中医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面向未来,中医药文化要聚力向上,展现能力、彰显自信、传承精神、体现价值,从自然发展状态转为自觉成长状态,从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方向转为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方向,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恒久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近群众、走向世界,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让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力和生命力充分彰显,努力开拓中医药文化的新境界、新天地。



    快捷搜索:守正  创新  传承  发展心得有感  中医药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中医药 传承 创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