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安全稳定 > 正文

    和谐社会不提了 做梦了 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51:26 点击:

       广州图书馆是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国家一级图书馆,是一座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展览讲座等综合文化教育功能和数字化网络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图书馆。1982年1月2日开馆,馆舍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阅览座位1,400多个。每周开放72小时,节假日照常开放。设13个阅览室、6个外借处,搭建形成由分馆、图书流通站、汽车图书馆等三个层次共60个服务点构成的馆外社区服务网络。
       截至2005年底,馆藏图书70多万种280多万册,其中四分之三对外开放,形成了广州地方文献、港台版近代历史文献、艺术设计资料、音像资料等资源特色。引进电子图书、报纸、期刊、标准、专利、法律法规、商贸等丰富的数字资源,自建广州人物、地方法规规章等特色资源库。
       广州新图书馆于2006年2月20日奠基。新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8万平方米,工程投资总概算约8.4亿元,预计2008年完工。
       2006年将要结束的时候,记者采访了广州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先生。
      
       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同志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您认为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刘洪辉: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成为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轨道。今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从提出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和谐社会建设,连续的社会发展观的调整和补充,实际上是在不断指出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矛盾并昭示发展方向,“发展才是硬道理”,最终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按这种思路,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应该是在发展中寻求公平正义;在公平服务中,提高社会效益。在公平与效益之间寻求现实的平衡,并逐步体现社会正义。
       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义是利益均衡,实行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代替了普遍贫穷的发展中,也产生了贫富差距,调节和平衡各社会阶层利益的基本手段是税收制度,以及税收的再分配。作为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或全部)经费来源于税收并被认为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制度化安排,是保障公民信息权益的重要场所,承担着部分社会利益再分配特别是文化权益再分配的社会责任,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让全体公民公平共享图书馆资源,既是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应有之义。从调和社会不同阶层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弱势群体或落后地区有所倾斜是应该倡导的。
       记者:广州位居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张德江同志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宏观背景下,广州图书馆在推动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有那些重要实践?
       刘洪辉:集中式建设的图书馆有其难以克服的痼疾,特别是资源高度集中造成的文献利用率低、远离多数民众。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实践中做了大量旨在推动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的有益尝试。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广东流动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之城”、东莞“集群图书馆”、佛山“联合图书馆”。对于这些开创性的探索与尝试,我们都乐观其成,并期待能产生可以向全国推广的新模式,以寻求共同发展。
       广州实行“西联、东进、北优、南拓”的城市发展规划,大幅拓展城区范围,致力于创造适宜生活居住的环境,城市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就图书馆服务而言,由于人们居住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市民被边缘化。
       从资源的公平、均衡配置入手,发挥公共图书馆保障信息公平、消弥“信息鸿沟”的制度作用。广州图书馆从1987年开始汽车图书馆服务,1990年开始发展联合图书馆,此后20年坚持不辍,到2005年形成了一个包含三个层次、68个服务点的社区服务网络,其中包括分馆33个、图书流通站6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29个。
       分馆中有1个是数字图书馆分馆。分馆面积一般都在200平方米以上,藏书3万册以上,大部分分馆服务社区人口在5万人左右,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服务保障水平。
       图书流通站一般藏书在5000册以上,汽车图书馆保有图书5000册左右。目前,广州图书馆的服务点已分布在乡镇、街道、社区、农村、部队、住宅小区、劳教所、医院等领域。市委、市政府、人大机关分馆都将于近期陆续开放。此外,结合城市产业发展政策,开设第一个专题分馆――动漫玩具专题馆。各服务点(不含汽车图书馆)服务面积累计超过7000平方米,总藏书百万余册,2004年服务读者45万多人次、借阅图书130多万册次。
       要特别指出的是,2005年我馆抓住市委宣传部组织公益采购图书的机会,把公益采购的70多万册图书全部用于新建、充实社区、镇村分馆。2005年国庆前后短短十天,就先后开放4家分馆,引起社会各界瞩目。新建分馆强调在提供传统文献资源的基础上,配置数字资源;部分分馆还同步推进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建设。
       我馆还启动“百万市民齐捐书,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为市民建立一个长期固定的捐书赠书的平台,募捐到的图书全部送到广州地区贫困农村,用于农村图书室的建设。活动受到市民的热烈支持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6年上半年募捐书刊超过2万册。此外,还依托分馆,将公益讲座、公益展览等项服务送到社区、农村。
       记者: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一个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和需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必要的,它也是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之一。您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有哪些独到的经验?
       刘洪辉:我们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政策性倾斜。如对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弟、下岗工人、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及其子女等弱势人群免除一切费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特殊群体服务:截至2006年4月:广州图书馆先后在部队、劳教所、戒毒所、女子监狱、医院、老人院等建立各类服务点15个,为部队官兵、劳教服刑人员、老人等各类特殊群体提供服务。
       3.无障碍设施建设:残疾人通道、盲道
       4.残疾人特别是盲人图书馆服务:为残疾人服务特别是为视障人士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盲人读者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有声读物和盲文书刊,2001年与广州市残联合作在全国较早建立盲人电子阅览室,2004年进行扩建,服务区面积达到100平方米,设置上机区、盲文图书阅读区和有声读物浏览区,配备阅览座位21个,盲人专用电脑和专用软件7台套,盲文图书近2000册,盲用MP3光盘348册和语言复读机、功放机等设备一批。
       2005年举办面向全国的“广州图书馆盲人电子阅览室”标徽征集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开通盲文图书外借服务,制作盲人专用电子资源,将每月第三个星期日确定为“盲人电脑爱好者活动日”,定期开展学习班活动,为盲人朋友免费培训上网技巧、电子图书使用等。每年在全国“助残日”举办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2006年成立广州市残疾人读书阁。
       至2005年底,累计接待盲人读者2570多人次,上机机时达6458小时。此外,还组织市残联职业培训中心的听障、肢残学员到馆读书、读报,组织盲校师生参加图书馆活动,举办广图残联联欢会,协助残联举办盲人歌手歌唱比赛等。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成为广州市盲人朋友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被评为“广州地区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中央电视台、香港有线电视、《广州日报》等近20家新闻媒体先后进行报道,先后接待云南省、陕西省、香港等地考察团的专项考察。
       另外,我们还取消或弱化了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广州图书馆对所有的人开放,
       户籍与非户籍无区别的服务。取消借书证押金的差额、实行无证阅览等。取消文化程度、行政级别的差异性规定:借书册数、借书期限统一。
       记者: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地方制订了地方图书馆条例,而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图书馆立法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毋庸置疑,图书馆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并导致恶性循环的瓶颈之一。广州在立法保障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无偿、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进展?
       刘洪辉:《广州市图书馆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对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规定性要求。例如广州市图书馆条例第十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当遵循图书馆的建筑规范标准,适应图书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市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应当达到常住人口人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0.01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所占面积应当不低于总使用面积的三分之一,少年儿童阅览座位所占面积应当达到一定的比例;
       2.区、县级市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应当达到常住人口人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0.01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所占面积应当不低于总使用面积的三分之一,少年儿童阅览座位所占面积应当达到一定的比例;
       3.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的总建筑面积应当达到常住人口人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0.01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所占面积应当不低于总使用面积的三分之一,少年儿童阅览座位所占面积应当达到一定的比例;
       4.本市鼓励和扶持在社区、村兴办图书馆(室);
       区、县级市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以区、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为基础,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强社区、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并应当加强对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
       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毫无疑问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想和现实的“夹道”之间穿行,您对图书馆事业的现状和未来作何感想?
       刘洪辉:毫无疑问,当今时代是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当前正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两大战略思想适时提出,为文化建设、图书馆事业发展构筑了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大机遇。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资源配置公平、科学、合理,运作高效,服务绩效显著的现代图书馆系统本是图书馆事业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公共图书馆还要主动服务中心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所作为,要在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知识信息公平的制度意义。当前阶段,公共图书馆更多地还是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对象,随着基本服务条件的改善,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为和谐“包容器”的作用。作为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还要充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激荡,不同观点交锋,公共管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尚未理顺,不同群体进行利益博弈。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我国现行的分级财税体制限制了图书馆行业集中管理体制即总分馆制的建立,虽然这种体制相对运作成本低、效率高。又如税收、财政、物价等有关政策在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互相矛盾之处,公共财政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服务的理念和公益服务的定位、目标的支持还有相当差距,图书馆人还不得不在免费、收费等种种问题和矛盾之间进行博弈。
       建立高效运作、绩效显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的图书馆服务、消弥数字鸿沟等,仍是摆在公共图书馆、尤其是较为先进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面前的主要挑战和重要课题。这就是美好理念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限制的矛盾。这些需要我们充分地运用智慧,既要坚定地抱持理想、理念,又要现实地看待和解决问题。
       当今时代是崇尚合作双赢的时代,在图书馆系统内,是各种各样的联盟大行其道的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

    推荐访问:图书馆 和谐社会建设